• 10阅读
  • 0回复

中国需要资金但更需要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7-30

    【新加坡《联合早报》七月二十二日报道】题:投资洽商过程中常会遇到意外难题(记者林禧生)
    去中国投资存在着许多问题,也会碰到许多预料不到的困难。有些什么问题?碰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且听丰隆集团的郭令裕道来。
    他个人觉得,中国的开放政策进行得太快,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作好充分准备。门户开放后还是沿用旧制度和条例,在新旧交替过程中就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阻碍整个发展计划。
    他说,中国地方太大,各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问题,人事关系也很复杂,因此,在谈判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也不大一样。所以,当我们说碰到问题,并不一定是共同的,而是因人因地、因项目而异。
    一般来说,中国的领导层是有眼光、有远见的,他们制订了政策。但负责执行政策的官员往往因不理解各个投资合作项目对国家及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有的甚而为了短期利益而采取某些措施或方法,常常阻碍该项目的进行。
    同时,外商对中国的行政组织系统不十分清楚,经常发现洽商的官员没有决定权,在会议桌上同意的事,往往过后又有变化。个中原因可能是该官员无法传达外商的意见去说服上司;也可能因为有关批审单位没有亲自听取外商的论据而不能接受外商提出的建议。其实,他认为地方代表是投资合作项目成败的关键性人物。此外,中国许多地区还存在官僚作风,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在政府部门和地方单位之间严重地沾上地方主义色彩和本位主义思想,有时为了维护地方或单位利益,他们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决策。
    从他代表丰隆集团到中国洽谈多项投资合作计划所得到的经验,他总觉得大部分的问题是人为的。虽然,问题发生后,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获得解决,但却需要九牛二虎之力,浪费不少时间。
    他不同意一些人认为应以中国人旧的手法和中国做生意。他认为既然我们要和中国搞投资合作项目,我们就必须协助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郭令裕是丰隆集团在中国从事投资业务的主要策划人,由他经手谈商的合作项目很多,范围也很广,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肯定不少。他举例说,中国派出的谈商代表有的对合作项目不内行,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没有实际经验,或甚至对一般商业常识认识不多或不够深入。因此,在谈判桌上很费口舌,也得花很多时间。总结一句话,他说,中国真正需要的不只是资金,而是更需要人才。目前,中国每年派出两万多名学生和人员出国深造或接受专业培训,以十亿人口的比例计算,显然是不够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