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为乐坛带来巨变的中国新一代作曲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7-01

    【香港《明报》六月二十日特稿】题:使乐坛起着巨变的中国新一代作曲家(作者毕系舟)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担任领队的一个中国作曲家代表团,六月下旬来港参加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
    事实上,获得机会出席这次作曲家交流盛会的,仅是这些年来在内地乐坛汹涌而出,引起广泛注意与影响的年青作曲家群中的一部分。
    这群年青作曲家写出了不少能迈向国际音乐舞台的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有如汹涌的浪波正席卷中国的音乐大地,已使中国的音乐创作起着巨大的变化。
    综合来说,现在这群在中国音乐创作上掀起新浪潮的作曲家,普遍具有下列特色。
    (一)从年龄来说,大部分都在“解放”后出生,平均年龄仅三十岁左右,都是会跨进二十一世纪的一代。
    (二)从生活体验来说,他们大部分都经历过大陆反复的政治斗争运动,不少人更在“十年浩劫”中备受“上山下乡”的生活磨炼,这段当农民、工人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体验大增,因而他们的作品并没有一般年青作曲家的苍白,而是有丰富的内涵。
    (三)他们大部分都曾深入地接触、学习过中国的传统音乐,如中国的民歌、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不少人曾长时间在一些民间演艺团体工作过,这使他们在创作上拥有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宝藏作为素材,写出富有中国背景、特色的作品。由于民族音乐根底的深厚,更使他们在运用传统中国乐器作工具来创作时,能得心应手。
    (四)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四人帮”垮台后,得以考入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由于身受过生活上的磨炼,大多数都尽量争取时间努力学习,故在接受正规而全面有系统的作曲训练后,都充分掌握了西方的作曲技巧。
    (五)由于适逢开放政策,通过各种渠道,从刊物、书籍、录音带、唱片、乐谱方面,西方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与技巧及创作精神,都为年青的作曲学生带来冲击,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再通过音乐交流途径来华访问的外国音乐家,带来现代音乐的演出和有关现代作曲技巧的大师班,就更使现代音乐的影响增大。
    (六)这些年青的作曲家,大部分是上海音乐学院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但在其他省市的音乐院校,亦涌现出现代音乐创作的人材。这批青年作曲家的影响力是及于京、沪两地以外,成为全国性的一种音乐创作潮流。
    (七)大部分青年作曲家都不甘自囿于个人创作的象牙塔,他们的生活圈子、活动范围远及于其他姊妹艺术。
    (八)他们的作品,形式极为多样化,既有小型的独唱、独奏曲,也有大型的舞蹈音乐、交响曲、协奏曲;既有典型的西方重奏、音乐作品,亦有为中国传统乐器创作的新曲;既有人声合唱,也有电脑制作的电子音乐。至于乐器的组合形式,就更是各出心裁,既有人声与乐器的结合,也有中、西乐器相混的尝试。可以说充分发挥了现代音乐创作中所强调的个人自由性和不受束缚性。
    (九)不少青年作曲家真正从事作曲生活,至今实际仅有数年时间,但已写有为数颇多的作品,能够拿出足够份量的作品来办个人管弦乐作品专场演出的,亦大有人在。
    (十)这群青年作曲家对大陆文艺创作理论更有深刻的研究。所以他们在运用西方的现代作曲技巧来创作中国的现代音乐,从各方面去尝试,去探索时,多能在美学上、音乐上、学术上提出足够的理论来支持他们的作品。
    (十一)有关领导支持这群青年作曲家从事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探索。
    (十二)这群年青作曲家,大都抱有音乐上的理想和具有发展中国音乐的使命感。
    凡此种种显示出中国音乐新的时代将要来临,中国的音乐大地将要起着巨大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