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中国吸收外资远远竞争不过亚洲邻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6-30

    【美国《华尔街日报》六月六日文章】题:美国公司敦促中国改变政策,否则有失去外国投资的危险(记者詹·斯特巴发自北京)
    自从一九七九年对西方投资者开放以来,中国人就听到外国人的抱怨。北京很发愁,不知新投资者为什么不给中国带来为使它的刚刚起步的经济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最近,由美国企业管理人员和美国政府主管商业的官员起草的一份非同寻常的文件正在北京流传。中国在向人民提出政策时喜欢用“四美”、“五保证”、或“四多一少”之类的说法。那份文件善意地模仿这种作法,提出了“九个条件”、“八种自由”、“三种权利”、“三种流动”和“四个必要”。这些就是这里的美国人要求中国改变合资经营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这份文件要求建立一种示范性的合资企业,它可以使中国人和外国人明白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而现在又是怎样做的。这种对比是惊人的。在吸引实际的外国投资方面,中国远远竞争不过它的亚洲邻国,甚至竞争不过南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
    在北京的外国经济分析家们现在感到,一开始就不很好的投资环境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它已经严重到了新的投资者不到中国投资而原有的投资者正在严肃地考虑要抽回资本的地步。美国商务代表在一份关于上个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中美贸易和商业会议的背景材料中写道:“尽管中国现在有一些有利可图的旅馆项目和少数几个成功的服务性合资企业,但是大多数工业方面的合资企业都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这份背景材料的作者们说,经营成本高和生产率低使中国无力在吸引外资方面进行竞争。
    那些外国经济学家说,已经来到中国的投资者在房租、服务设施和劳务费用等方面受到了欺诈,还受到了其他形式的压榨,所有这一切使得在这里做生意比在东京和香港代价高。
    在连续几年遭受损失之后,许多美国公司第一次从得失而不是从“相互谅解”角度来重新估计他们在中国投资的计划。据对他们在这里的代表所作的调查,有些公司打算撤出中国。但是,有一种奇怪的公司心理在起作用:没有一个公司想首先撤走。许多公司之所以留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的竞争者仍留在这里。
    建立示范性合资企业的建议很有意思,因为它把理想的投资条件与中国人目前所提供的投资条件进行了一种对比。在示范性合资企业中,投资者将要求享有“八项自由”,其中包括自由地雇佣中国人(而不是接受中国指派的那些人)、限制工人人数(中国人浮于事的现象很普遍)、解雇不称职者(这是几乎不可能的)、采取真正能提高生产率的刺激手段以及排除对经营管理的干涉(他们经常进行干涉)。
    这种示范性企业要求有进入市场的“三项权利”: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的权利、把利润迅速汇回本国的权利和收回原有投资的权利。示范性合资企业的其他方面将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如良好的电话联系、运输和能源供应——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正在强调的东西。投资者还希望他们的房租比较合理,希望为他们在中国的孩子建立学校,希望有娱乐场所和其他使生活舒适的设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