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中国对外政策的欧洲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6-29

    【美国《新闻周刊》六月三十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题:中国打欧洲牌副题:北京谋求针对超级大国的抗衡力量
    对胡耀邦来说,他这次欧洲之行是一次堂皇壮观的出访。
    要不是因为今年是中国对外政策中的欧洲年,情况也不会是这样。上个月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访问了九个欧洲国家,下个月中国总理赵紫阳将出访西班牙、希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今年晚些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将成为第一位在位期间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通过这些互访,中国人正在设法巩固与欧洲的联系。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居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与日本、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渴望得到一份中国市场(这是很大的潜在市场)的西欧人,正在热心地设法助中国一臂之力。
    但是,他们也许会发现,到真正作交易的时候,中国人往往是友谊多资金少。
    中国人现在认识到,他们必须在关系多变的多极世界中长期施展手段。而与欧洲的联系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衡力量。既然英国已同意于一九九九七年把香港归还中国,与欧洲的议事日程就是一清二楚的。胡在巴黎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我们决定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欧洲可以帮助中国避免有可能迫使它加入这种联盟的依赖状态。
    欧洲想向中国十亿潜在消费者推销产品已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已作成了几笔大宗生意。去年菲亚特汽车公司同中
    国人签订了一项许可证协议,目的是制造二万台拖拉机和六万台轻型卡车。本月
    早些时候,中国人同西德的梅塞施米特—伯尔科—布洛姆公司签订了一项涉及十
    亿美元的交易,目的是制造一种有六十到八十五个座位的新客机。在巴黎,胡同
    法国方面达成了一项原则协议,由法国法美原子能设备公司为一个核电站提供反
    应堆。科尔总理对胡说:“西德工业界愿意同您的国家进行全面的工业合作,愿意进行广泛的技术转让。”胡先生则说:“中国敞开的大门永不会关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