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来信选登:读者祝贺本报一万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6-29

民革昌黎支部副主委吴雨同:我是老教师,曾任高中语文教员,贵报充实了我的教学内容。我年逾古稀,虽已退休,可我是民革成员。又从事祖国统一的宣传工作,贵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湖南林业科研所诩伯纯:作为一个长期读者、一个老年知识分子,深感在浩渺的书刊海洋中,最省力、最有效益探索知识的是阅读《参考消息》。我体会《参考消息》是时代的百科全书,信息社会的尖兵;政坛风云的惊雷,科技交流的新星。昆明贾菊人:岁月如流逐逝波,年年消息问如何?玉壶、一片明冰在,洛纸万期大众歌;立足中原谈世界,仰天只眼望银河;星星隽永皆参考,报向人间启益多!江苏大丰县夏永明:我订阅贵报只有十五年时间,我没有一般人喜欢吹嘘如何读报用报的热情,自从七二年开始订阅《参考消息》以来,一直按月装订成册保管起来。每过一年半载,我再翻看翻看,真是温故知新,国际风云尽收眼底。读“参考”贵在持之以恒,我至今珍藏的五千四百多份《参考消息》,打算一直珍藏下去,留给后人,并继续订阅下去。南京俞晓刚:我与贵报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从那时起我一直订阅贵报至今。每到新月伊始,我就将过去一个月的《参考消息》装订成册妥善珍藏。凡遇有重大的国内外事件发生时,我都要查阅有关报道,以便对事件有一个较全面、准确的判断。它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朋友了。南京军区肖茂修:我是两家新闻单位(《南京日报》、《空军报》)的通讯员,不少稿件的成功都离不开《参考消息》的信息和启迪。因此,称它为我的良师益友,实在是名副其实。鸣谢
    在本报出版发行一万期之际,我们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祝词和贺信。广大读者关心、支持本报的工作,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并一定认真研究大家的宝贵意见,以一万期为新的起点,努力改进我们的报道。由于版面有限,许多来信不能全部发表和作答,望见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