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透视台湾人事调整的玄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6-28

    【纽约《中报》六月二十三日文章】题:透视台湾人事调整的玄机(作者廖文雄)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人事调整案:汪道渊掌国防部,蒋纬国接国家安全会议,萧天赞调行政院政务委员。这项人事案玄机颇多,一个比较中肯的观察是,它显示了国民党“外弛内张”的局面。汪道渊秉承上命办事这项人事案发布之后,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根据官方的观点“诠释”其意义。综合而言,它们都认为:
    (一)汪道渊乃是“文人”,由文人出掌国防部,军政及军令系统分开,可以减少军人干涉政治或军人统治的可能性。
    (二)蒋纬国已到军职退役之龄,转任国安会秘书长,以其开明活泼的作事方法,,辅弼元首,国安会功能当会加强。
    (三)萧天赞由于从事党内外沟通有功,因而升为行政院政务委员。由于萧天赞顶的是马纪壮的缺,这表示行政院军人角色的减轻和台籍政客份量的加重。
    如果了解国民党的结构以及它的最近发展,或许就会发现,上述解释乃是一厢情愿的附会之辞。事情不是这样的。
    首先就汪道渊而论,汪氏虽为文人,但他的文人角色与军人殊无二致。汪道渊念法律出身,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间在国防部担任军法局局长及军法复判局局长,他任内先后发生过孙立人案(一九五五年)及雷震案(一九五七年),均由汪氏解决。由孙、雷两案的审判,可知汪氏是文人与否并不重要。汪氏一切秉承上命办事,并且尽量在法律上使上命得以合理化的本质由此可见。只是因为汪道渊一向身居幕后,因而遂被人认为开明温和而已。“高雄事件”审判幕后提调汪道渊由于孙、雷两案的经验,他自司法行政部部长任内下台后,政治生命本已结束,并调国策顾问。“高雄事件”发生,蒋经国遂再召其出马,“高雄事件”军司法大审期间,在幕后策划提调者即为汪道渊,他的政治生命也因为“败部复活”,从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以迄于今的国防部长。
    基于此,汪道渊出任国防部长,表面上是文人,有“外弛”的形象,但从汪氏的经历、特色看来,这乃是国民党“内张”之局。蒋纬国未来角色吃重至于蒋纬国的调国安会秘书长,似乎已可看出,到“后蒋经国时代”,蒋纬国在权力交替过程中的势力,将扮演极重要的角色。
    在“后蒋经国时代”,李登辉担任总统,目前几乎已成定局,但李登辉在国民党内并无赫赫之功,也无群众基础,他在党内殊无可能“服众”。基于此,国家安全会议的功能势必扩大,讲好听一点是“辅弼元首”,实际上则是由国安会的集议制以求权力的均衡。但国民党长久一人领导,下面则是人人彼此谁也不服谁,面临这种情况,蒋纬国与蒋家虽天真正血统关系,但却有名义上的血统关系,因此他的份量就被看重。蒋纬国在权力交替过程中的角色,似乎已成定局。加以蒋纬国通晓洋务,对揣摩国际形势也比较容易掌握。
    由蒋纬国的新职,可以反证一个事实,就是国民党的领导体制由于一向未正常化,到了这种交替时期就必须诉诸血统或准血统。这实在不是好征兆。萧天赞“明升暗降”至于萧天赞的调行政院政务委员,由近月以来国民党内部的动向来看,似乎不能说是“升”,而是“降”的准备。
    从五月以来,国民党和党外开始“沟通”,促成“沟通”的乃是萧天赞的提议,但“沟通”以来,国民党内已有了极强大的“反沟通派”,他们普遍认为国民党向党外作了太大的“让步”,在这个节骨眼上,萧天赞调政务委员(会有一短暂时间两边兼任,即同时干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秘书长及政务委员),应该是一步明升暗降之棋。在国民党体系内,官职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政务委员是个无权的官职。基于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沟通”工作可能会慢慢冷却。在今年年底选举以前,国民党为了“形象”,当不致停止“沟通”,但选举完毕后,可能情况就会改变。
    因此“外弛内张”应该是这次人事调整的真正意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