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甘肃农民尚未制定出致富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4-30

    【法国《世界报》四月十一日报道】题:甘肃仍旧贫困(记者戴秉和发自甘肃定西县)
    尽管自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农村问题依然存在。
    《世界报》记者是第一个被批准访问甘肃定西县的西方记者。这个县被认为是国家最穷困的县之一,但也被认为是同穷困和饥饿作斗争的一个试验地。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个贫穷的地方,百分之七十是山区,干旱、风沙大、人口众多。
    在一九八三年,定西县政府曾提出了下述口号:“在三年内制止滥伐森林,在五年内解决吃饭问题”,人们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作了这些努力,尽管那里的人民紧张地劳作,而且我所遇到的干部非常积极肯干,但是仍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年只靠不到一百元钱和二百斤粮食度日。五年中这里平均收入增长了一倍,为二百一十元。有四分之一的人靠北京救济。
    我们访问了离定西县城不远的一个富裕村——大平(音译)村。村党支部书记冉子公(音译)一家去年人均收入为三百八十元钱(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为三百九十七元)。他们在三点五公顷的土地上收获了够吃三年的粮食。家里还买了黑白电视机。总之,从定西县来说,他们是富裕的,人们感到自豪的是,在当地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可以不为一些事发愁了。尤其是,十年来,人们可以吃饱肚子了。
    他的邻居包玉音(音译)想起了一九六○年和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的粮荒。只是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她才吃饱了饭。
    如果说大平村是个富裕村的话,那么其它村又怎么样呢?顺着一条土路,我们攀上一个山口,然后,来到一个谷地走向一个村庄。那里没有一块田地能超过几米宽。到处是些土灰色的、龟裂的梯田。有些田地的坡度超过了四十五度。为了灌溉这些土地,人们要等待少有的雨水或者担水上山。有些地方,农民只能饮用储存在一个蓄水池中的雨水
    。
    政府鼓励开垦新的梯田和维修老的梯田。在三年之内,每整治一亩梯田,政府就发给七元钱和一百五十斤小麦,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承包合同要比其它地区的合同期长。牧场的合同期可以达到二十年。造林地的合同期可达五十年。
    为了绿化定西,人们做了许多的努力。在此之前,定西县的森林植被几乎已不存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当局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大力兴修水利。
    这样,今后将有一万公顷田地得到灌溉。
    中国人的贫困并没有像人们在马尼拉的某些贫民窟或是印度次大陆的穷乡僻壤所观察到的那种病态。显然中国有办法不让人们饿死。
    甘肃的农民尚没有制定出致富的计划,而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