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五一国际劳动节和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4-30

    把五月一日正式定为国际劳动节的决定是一八八九年第二国际在巴黎的成立大会上作出的,旨在纪念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和因罢工而导致的五月四日秣市惨案。今年正好是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一百周年。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劳资矛盾日益尖锐。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便开始连绵不断的罢工运动,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工人反对雇主、维护切身利益的集中体现就是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美国国会早在一八六八年就制定了八小时工作的联邦法律,可是由于各州没有规定保证实行八小时工作的具体措施,这项法律只是一纸空文,最后终于在一八七六年被最高法院取消。工人们明白,靠立法来获得八小时工作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八八四年在美国劳联芝加哥大会上,粗细木工兄弟会的代表乔治·埃德蒙斯顿提出了一项议案:从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起,各地同时确立工人合法劳动时间为八小时。这一议案以三十二票对二票通过,并受到广大工人的热烈响应。
    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烈火燃遍了全美国。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国所有工业城市的工人纷纷放下工具,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二个单位的三十五万工人参加了罢工,仅芝加哥一市就有四万工人罢工。据估计,罢工的三十五万工人中,十八万五千人「五一」过后几天就实现了自己的要求。另外,由于这次运动,二十多万原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人也缩短了工时,获得了工作十或九小时的权利。星期日上班的惯例在大多数工业中逐步废除。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还把广大工人吸引进了劳工组织。工人们在五月一日表现出的团结和力量使芝加哥资本家大为惊恐,他们集中全力来摧毁劳工运动。庞大的警察部队、密探、特别法警和一千三百名州国民军磨刀霍霍,整装待发。他们开动了宣传机器,攻击罢工运动,将工运领袖污蔑为「暴徒」。
    五月三日,麦考米克收割机制造厂罢工工人与来厂做工的罢工破坏者发生了冲突,警察大打出手,致使六人丧生。次日晚罢工工人在秣市广场举行集会。抗议警察施暴。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个集会。工人领袖们先后在集会上讲话,市长亲临视察,发现除了讲演者言词激烈之外,会场秩序井然,没有任何暴力迹象,于是便下令警察解除警戒。十时许,一阵冷风吹来了阵阵雨点,会众陆续离开广场。就在这时,两百来名警察荷枪实弹开入会场。一名警官无理喝令剩余会众马上解散。讲演者菲尔登说:「这是一个和平的集会。」话音未落,一颗炸弹飞入警察队伍,炸死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会众开枪,死伤无数,顿时血染秣市。这颗陡然而降的炸弹给了资本家一个镇压工人的好借口,警察在芝加哥大肆逮捕嫌疑者,最后,八名工人领袖被控以谋杀罪,但是究竟是谁扔的炸弹,以后一直没查出来。统治阶级早已对工人运动又恨又怕,蓄谋报复,怎能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工人领袖们很快就被定罪,七人死刑,一人无期徒刑。尽管他们都与扔炸弹毫无关系,可是陪审团却认为他们的革命观点与鼓动性言词是炸弹事件的起因。州司法长官一语道破了天机:「用这些人来杀一儆百,拯救我们的制度……」这样的审判结果使全国上下舆论哗然,各界人士纷纷为被告辩护,欧洲各工业国的工人们也都举行集会,要求赦免、减刑。然而最后,帕森斯、斯皮斯、恩格尔和费希尔等四名工人领袖还是惨遭杀害。
    一八九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一座为牺牲的劳工领袖建立的纪念碑揭幕了,「秣市事件殉难者」这几个字在人们心中便永远和五月一日联系在一起。
    (赵苏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