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全面评价深圳特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3-30

    【香港《华侨日报》文章】题:深圳特区具五功能分析成败须看全面
    深圳特区究竟成功还是失败?实在值得我们作一个明确的分析。
    香港大学地理系高级讲师薛凤旋博士在九龙东区扶轮社演讲时作此表示。
    薛氐谓对深圳特区有所批评的人,似乎多数都不理解深圳的存在价值,不清楚中国要搞这些经济特区的原因,细心看广东省特区条例就可知道,深圳发展主要目的是建立对外开放的经济实体。中央亦作出明确指示,深圳要起所谓四个“窗口”作用。我认为,这正是深圳发展的主要原因及方向。但可能因为近来外间对深圳之诸多批评,普遍指深圳的工业发展内向性很大,出口不多,于是,有部分国人士渐渐地对深圳原本政策变得模糊。尤有甚者,现时有一派舆论大力强调经济特区要以出口为主。此无疑根本地抹煞了经济特区存在的原因及应有的方向。简单地说,就是以出口代替窗口。
    中国若要大力发展出口,实在无需采取开设特区这条笨拙途径。中国的幅员如此大,沿岸良港不少,扩大出口途径,不通过所谓特区去达到目的,是不言而喻的。经济特区之发展,其实是一个多元化对外开放实体的建立,以深圳
    特区来说,我们最低限度看到深圳发挥以下五种功能。
    ①自由贸易区。中央赋予特区特殊的出入口便利,特惠税收条件,令其可以成为一个中国对外贸易新途径。
    ②出口加工区。向外商提供较低成本的土地,较廉价的工人及有效的行政管理,以便加工或制造一些出口商品。
    ③现代化生产技术及管理技术的转移基地。通过在特区建立同外国企业的关系,不少中国的工商企业可以较廉价及有效地利用特区特殊环境,将西方先进的生产及管理技术向国内转移。
    ④经济立法、经济管理及经济改革的实验室。最近国内在雇用制度、工资制度等方面之改变,其中不少是先在特区通过实践而总结得来的。此外,特区亦可实验与外资银行建立国内业务关系和所牵涉到的其他问题。
    ⑤深圳特区本身的城市建设及管理亦与其他国内地区不同。深圳企图以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条条块块关系,这本身是一个新尝试。
    有些人单纯因为见到深圳这五个功能中的一个或两三个而没有全面了解深圳的本质,便作出一些妄断。最明显的尖端批评,包括指深圳的活动是贸易盖过工业活动,非以出口占主要,而是大部分输往内地,赚取内地的钱财。
    强调深圳赚谁的钱,此一看法已属错误。深圳要发挥窗口作用,建立外向型实体,本身就得花钱,而花钱少,成
    效大才是关键。只有一些不理智的人才望经济特区成为一个大型的赚汇地区。就在工业领域中,我们需要将出口加工部分的功能和技术转移部分的功能分开;出口那部分的功能自然以出口为主体,技术转移部分的发展,却应以内销为准。所以如此,因为中国国内工业企业为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准,就要引进技术,引进技术就得花钱。但特区因其特殊条件,今这方面的引进成本大大减低;同时这些企业可以开放它们的部分市场给予外国合资者,从而变相地削减它们为购买外国技术而所应付出的外汇。因此在表面账目上,这些与外资合作的企业是以内向为主,其实就掩蔽了它外向的目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厂的产品内销为主,或外汇收支不平衡,就认为它们失败,若持有这种看法,正好是不理解原来这是特区相对于出口加工功能更为重要的功能。
    至于贸易方面,贸易与工业发展的速度是不可相比的,因为工业要达到合理的投资环境,须有多方面发展的配套,如足够的技术劳动力、电力、交通、零部件、包装原料的供应等,牵涉面非常广,就是一间工厂由基建至投产,也须三至五年的周期。贸易就大不相同,只要有合适的优惠条件,国内的买家和国外的卖家(或国内的卖家和国外的买家),便可一拍即合,贸易额在三几天快速增长。深圳因为有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故能顺理成章充分利用该条件发展贸易。由于贸易发展速率比工业发展为快,贸易这几年成为深圳市经济中占较重要位置,是自然的发展,符合深圳发展之目的,而非因为贸易发展盖过工业发展。硬将两者拉上对抗性关系,显然对这两个经济环节的实质不了解。
    经济特区的发展,我们一直需不时加以检讨,不能因成绩而产生骄傲,也不能因外间有某种一窝蜂言论而过分沮丧。检查自己的成绩,是要以自己的目的及所要求发展的实质为基础的,希望最近一些强调特区以出口经济为主的错误观点及早被更正。发展为一个外向型实体,并不等同于一个以出口为主的实体。简单说,外向型不等于出口型,更不能将窗口作用错误作为出口作用,不要以出口代替窗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