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去年波兰故事片产量创纪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1-28

    【波兰《共和国报》十二月十八日文章】社会主义波兰的电影事业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这第四十个年头,尽管存在危机,却意外地创造了影片生产的新纪录。一九八五年总共生产了四十六部故事片,以前的最高纪录是一九八○年创造,全年拍摄了三十六部故事片。
    虽然产量创了纪录,但是放声欢呼大概还为时尚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曾经宣扬过这样一个口号:“电影宁肯少些,也要好些!”结果却是影片数量少了,质量也更糟了。影片产量的增加并不都是好事。
    一九八五年我们在追求数量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故事片的产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那我们是否应该在数量增长方面稍稍停顿一下,强调一下质量问题呢?一九八五年波兰影片的观众人数,将比一九八四年少几百万人次。更糟糕的是,观众人数的下降是在波兰影片产量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从影片质量的角度去看,一九八五年只是平平的一年。没有能令人折服的杰作。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影片是不错的。一九八五年生产的故事片中执导人员的处女作占的比例很大,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罕见的。
    一九八五年摄制的娱乐题材的影片,总共有二十三部,刚好占总数的一半。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半对一半的比例是近乎理想的。这种趋势应该保持下去。
    在娱乐题材的影片中,有四部典型的喜剧片,很难说其中哪一部更好,也许只有皮泰拉和佩泰尔斯基两人的处女作《梦和理想》稍稍突出一些。我们拍的侦探片,情况要好一些。侦探片有时也带上一种喜剧色彩,譬如马胡尔斯基拍的《孤注一掷Ⅱ》,扎奥尔斯基的讽刺剧《上低音》也很吸引人。
    然而,在一九八五年摄制的娱乐题材的影片中最富有特色的要算是五集音乐系列片《昨天》,该片十分令人信服地描绘了一幅披头士乐队兴盛时期一个波兰县城的面貌。既没有任何粉饰,也丝毫不回避尖锐的社会冲突。
    关于社会题材的影片,是体现我们过去成就的主要领域。凯希洛夫斯基摄制的《无止境》是这类影片中饶有趣味的一部,但也有过火的地方。斯科利莫夫斯基的《举起手来》很引人入胜,但现实性差一些。
    一九八五年我们拍摄的心理分析题材的影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鲁热维奇的《戴礼帽的女人》和扎努希的《日静年》,很有回味的余地,值得一看。我们还拍了不少被称为试验影片的影片,拍这种影片有不少困难,而且常常是冒风险的。这种影片为更新电影语言带来了希望,影片《一年四季》就是这类影片中的一例。拍摄试验影片比较难,然而,不搞试验,也就不能前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