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欣欣向荣的阿根廷文化复兴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12-28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四个铿锵激荡的序音,淹没了阿根廷政府大厦前的车马喧嚣声。这是阿根廷的国家交响乐团的部分成员,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上举行“抗议音乐会”,要求政府加薪。
    这种别开生面的示威如果发生在三、四年前,防暴警察无疑会迅速赶来制止。自从一九八三年底阿根廷结束了长达近八年的军人独裁统治以来,这个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南美大国,已经目睹了一场欣欣向荣的文化复兴运动。今天,以自由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政治观点的必要性已在阿根廷得到确认。
    在阿方辛总统的民主治理下,被历届军人政权取缔、流放和监禁的数以千计的艺术家获得了新生,爆发出了前所未见的创造力,尽情宣泄长期积压的痛苦和愤怒。现在,这种“创伤艺术”潮流正在逐渐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绑架、酷刑和刽子手的可怖阴影。现在担任阿根廷文化秘书的著名剧作家卡洛斯·戈罗斯蒂萨说:“我们需要谈论这些问题,不然就会烂在我们心里。艺术家不过是反映了这种社会要求罢了。”
    在这场艺术振兴运动中,电影界的成就最引人注目。它在过去两年间拍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声望的影片。新近推出的一部佳片是《正式故事》,叙述一个妇人逐渐意识到她领养的孩子是被军方绑架而失踪的夫妇所丢,这使她十分痛苦。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饰演这个妇人的诺尔玛·阿莱德兰被评为最佳女演员。
    由阿根廷著名女权主义艺术家玛丽亚·本贝格执导的《卡米拉》,曾被提名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它描写一个青年女子与一位背叛罗马天主教的神甫之间的私通关系。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尽管作者把它放到十九世纪的环境,但在四年前,探讨这类丑闻性质的题材是不可能见容于官方的。
    被称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百老汇的科连特斯大街,书铺夜市经历了七年多的黑暗时期后,又大放光彩了。许多书铺一直要开到半夜三更,以吸引从影剧院出来的最后一批观众。名家写的政治书籍、小说和诗歌的销售量不断上升。文化界的一位官员说,在军人政权统治下,书籍往往会成为祸根;为了预
     防不测,太多数人不是把书烧了便是将它们埋起来。
    一九七六年军人政变后,左翼经典作品,包括卡尔·马克思和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著作,几乎都从书铺里销声匿迹,现在又上了书架,甚至连阿根廷共产党也开设了自己的书店。
    流行音乐也经历了类似的复兴过程。摇滚音乐会过去往往被警察捣毁,摇滚乐迷则遭到兜捕。在马岛战争时期,电台不能播放英语流行歌曲。今天,各种流行音乐的表演团体和民歌手吸引了大批观众,没有警察会去干预。
    阿根廷艺术大家庭的能量是不可否定的。正如一位文化负责人所说:“我们已使文化深入到街坊邻舍:公园和广场都有管弦乐队在演奏,地铁车站可以看戏,赛跑场地竖有塑像,街头巷尾则听到摇滚乐曲。”
    (文岳编译自十二月十六日美国《新闻周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