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长征新记(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12-28

    于都是赣南一座死气沉沉的城镇,它地跨于都河两岸,人口不到一万。那里的生活平淡无奇,只有一只船在河上来回摆渡,还有一处集市。一九三四年十月间,那里弥漫着一种欢乐幸福的情绪,只是搀杂着一点紧张不安的气氛。天气是舒适宜人的:白天暖融融,夜晚转凉爽,几乎完全不下雨。大多数农作物已经收上来,只有晚稻、一部分荞麦和地瓜仍在田里,有待收获。整棵整棵的豆秸连杆带根地晾在青瓦屋顶上,秸杆弯弯地搭在高高的屋脊上。各家庭院里靠墙排着一排赤褐色陶缸,满缸的豆瓣酱。角落里是一堆堆绿皮红籽的苦瓜和橙红色的南瓜,还挂着一串串红色的干辣椒。农民们现在知道,他们的粮食将足够吃到下一季作物开始收获。但是,于都当时的形势中也有其惶惶不安的一面。红军在这年夏天征购了大量稻米,大力招兵的活动也不同往常。这年的收成很不错,因此人们都打算在春种秋收、先耙田松土再移苗插秧这一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循环中稍稍休息一会儿。但是,似乎有什么事即将发生,可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事。中秋节已经过去,门楣上的红福字和两扇门上面目狰狞的门神已经有些破旧,人们希望它们仍能祛灾避邪。
    刘英那时正在于都,计划在那里花几星期的时间为红军招募新兵。
    她是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许多年轻妇女中的一个。海伦·斯诺有一次说,她不能想象刘英在长征途中怎么会没有被大风刮倒。后来,在刘英同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洛甫(张闻天)结婚的时候,洛甫也说过这样的话。刘英个子虽小,却有一种象玻璃钢一样坚毅的精神,而且有毛泽东关照。一天,毛泽东带着一名警卫来到共产主义青年团团部,悄悄地同这位个子小小的招兵工作人员谈话。他对她说,她必须立即离开于都,到赣南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瑞金报到,接受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
    “我对他说我不能走,”刘英在五十年后回顾说,“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我还得再招一些新兵才能完成定额。”
    但是,毛泽东的态度很坚决:她必须回去。刘英感到迷惑不解,不过她还是回瑞金去了。这要走四十英里的路,她花了两天时间。可是,与她不久即将开始的长途跋涉相比,这只是一次短距离的散步而已。(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