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墨西哥大地震原因和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11-26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十月十七日文章】题:墨西哥大地震(作者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活动减少是预报地震的依据
    找到地震空白区,对预报大地震非常有用。实际上,七年前袭击墨西哥南部的大地震,事前已根据空白区等情况预测到将要发生。
    这就是一九七八年发生的瓦哈卡地震,距九月十九日的地震地点东南偏东约六百公里。现在,众多的人都承认,中小地震活动减少的现象是预报大地震的有力依据。
    大约五年以前,在米却肯州及其周围地区,用灵敏度高的地震计进行过临时观测。观测的结果是,这次大地震的震源区连微小的地震也没有发生过。
    在这个地方,假如象日本东海地区那样进行集中观测,一定会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地震前兆现象。海沟型地震是板块摩擦的结果墨西哥位于板块边缘带上,被称为椰子板块的海洋板块每年以六厘米左右的速度,从西南方向,朝着载有墨西哥的陆地板块拥来。两个板块的境界就是在墨西哥海面与海岸线平行的海底深谷,即中美海沟。
    椰子板块从中美海沟钻入陆地的下面。其最前端能达到内陆地下的深处。之所以发生钻进去的现象,是因为海洋板块密度大。
    坚固的岩盘互相挤得很紧很紧的,因此,虽说是钻进去,也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平常是进行着拉曳陆地板块的运动。这种拉曳运动发展下去,最后达到极限,板块交接处便崩裂开来。在这一瞬间,陆地板块蹦起,海洋板块拥入。这是海沟型大地震发生的机制。据推断,九月十九日发生的墨西哥大地震就是此类型的地震。软地基是祸根
    在这次地震中,离震源四百公里的墨西哥市遭到大震灾,超乎预料。众所周知,遭受震灾程度的大小,与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的耐震性有很大关系。墨西哥市是十四——十五世纪阿兹特克文化昌盛以来不断埋填沼泽地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同是墨西哥市,在西部火山岩地带却受害很轻。这证明,埋填沼泽造成的软地基是祸根。借加利福尼亚工业大学教授豪斯纳的话说,就是大城市建在“瓦盆盛着肉冻那样”状态的软地基上。
    墨西哥市的极端软质的地基孕育着危险,在七年前发生瓦哈卡地震时,就已经看出蛛丝马迹。瓦哈卡地震是里氏七点七级,比这次地震小。但是,相距五百公里左右的墨西哥市却房倒屋塌,受害严重。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普林斯等已科学地证实,软地基是这次大地震酿成严重灾祸的最大原因。防灾的教益-----城市化的危险性
    每年在全世界总有些地方发生大地震。但从一个地方来看,也许几十年、几百年才发生一次。东京从一九二三年发生关东大地震以来,六十多年还没有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为防备下一次大地震发生,要认真学习世界各地的防震和救灾经验,以改进我们自己的防灾对策。
    东京湾周围,钢铁、石油化学、电力等工业设施以及内藏危险物的大油库等比比皆是。这类工业地带,有不少是建在填海造地的地基之上的,而在内地也以移岛填地的办法建造了大规模的住宅用地。
    不管有多么好的防灾对策,也不容许高枕无忧。要学习世界各地对付震灾的经验,发现漏洞,设法弥补,不断提高防灾对策的质量。
    这次墨西哥大地震使人们不仅重新认识到震灾对策的重要,而且也重新认识到地震预报的重要意义。在这一领域也要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大量研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