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阶级鸿沟明显的英国社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10-30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世界已进入了电脑时代,但是英国僵化的阶级制度依然存在,阶级鸿沟仍未填平,尽管当今的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杂货商的女儿——不时大声疾呼使国家“摆脱阶级差别”和用一种“企业文明”来代替特权。
    英国的阶级差别首先是从皇家开始的。著名小说家伯吉斯指出:“皇家由一层无用的、服装华丽的仆从包围着。而戴安娜王储妃就是个爬上了这个家族核心的人物。她不会烤面包、不会作画、读不懂内容深刻的书籍、对全世界的工作绝无贡献,她仅仅表明了她所属的阶级的点缀作用而已。”
    英国上层阶级看不起艰苦的劳动,尤其是从事商业和工业劳动。他们有自己单独的俱乐部、身着一定款式的服装、乘高级轿车、用他们认为是最完美的英语讲话。《每日镜报》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他们扎着伊顿式领带、讲起话来好象嘴里含着个热土豆似的。”
    在教育制度上,英国的阶级差别尤为明显。下层社会人民的子女一般是入国立学校读书,而且常常是中途辍学。中产阶级的子女一般是入当地的以拉丁文希腊文为主要学科的中等或小型私立学校。尽管人们越来越强烈要求把奖学金授给那些学业精良但家境贫穷的学生,但伊顿公学、哈罗公学和温切斯托公学依然主要为上层人物子女服务。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并不希望投身于工业和商业,而一心想挤入银行或金融业,以便弄些钱后,打入政界。
    英国的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英国的阶级差别是英国劳资纠纷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英国工业管理人员对工人不满,而工人们则以不与经理人员混杂在一起而自豪。除去在谈判桌上,工人和经理人员几乎不接触,而英国各公司中很少有专职劳工关系人员关心工人的疾苦。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指出,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象英国工人阶级结合得那样紧密。英国工人中的四分之三是第二代蓝领阶级,而美国工人中两代均为工人的人数不到百分之五十。由于英国工人中绝大多数是血统工人,因此工人阶级觉悟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斗争性也强。尽管英国上层阶级看不起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也认为上层是无能之辈,但鉴于中产阶级与工人的对立,他们接受了上层的价值观念,而不会对贵族造成威胁。(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