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巴格达──进入战争第六年(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29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促进了伊拉克社会的发展。战前,伊拉克妇女参加工作者寥寥无几。现在,每天清晨可以看到不少妇女站在住地附近的路口,等候接送她们上班的专车。我们去一些部门办事,经常看到一个大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是清一色的女性。近几年,巴格达破天荒地出现了女公共汽车司机。在农村,妇女下地劳动的就更多了。伊拉克妇联的一份材料说,去年妇女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四分之一。这份材料还说,数以万计的妇女在民兵里接受武器训练和民防训练,在医院里志愿为伤员服务。
    一九八四年,伊拉克的全国平均工资为一千三百三十六第纳尔,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居于前列。巴格达等城市里的妇女穿着比较讲究,一般都佩戴黄灿灿的首饰。但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看不到过于“透”与“短”的打扮。
    同许多阿拉伯国家一样,在伊拉克的家庭里,男人从事做饭、洗熨衣服、照料孩子等家务被认为是耻辱。因此,妇女——尤其是在外面工作的妇女——特别辛苦。
    伊拉克当局鼓励生育,人口出生率超过千分之四十。对孩子有补助,孩子越多,补贴越高,且看病、上学都不要钱。庞大的外国劳工队伍
    在伊拉克,有一百多万埃及劳务人员。他们绝大多数是在居住地的厂矿企业以及医院、商店、旅馆、面包房等单位从事相对固定的工作。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农业区,还有举家迁来的埃及农民。在伊拉克,除了埃及人外,还有数量小得多的来自苏丹、南斯拉夫、泰国、印度甚至尼泊尔等国的劳务人员。
    官方宣布、全国民兵有六十五万人。正规军的人数没有透露,估计有四、五十万人。这么多人直接参与战争,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在许多工厂里,看不到几个伊拉克本国的男青年。
    最近几年,中国在伊拉克的劳务承包事业不断发展。每逢节假日,在巴比伦遗址、旅游岛、娱乐城等游览场所总会碰到三五成群的中国人。中国自成建制、有组织地派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业务,有纪律,吃苦耐劳,受到伊拉克方面的好评。(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