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变化的中国许多不好现象依然如故(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29

    在标榜“生产手段公有制”的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信息情报的“私有化”呢?
    被视为私有的似乎还不只是信息。
    近来,中国也有人提出了“人才合理流动”的主张,报纸上也出现了招募人才的广告。而实现人才流动的最大障碍似乎是所在单位的领导不同意。
    第二,是“软件”的重要性。据说,东京有五万辆出租汽车,司机则有九万人。就是说除了个体出租汽车外,每辆配备两名司机,采取二十四小时连续出车,整休一天的制度。
    北京如何呢?恐怕为作买卖而访华的人都有过等出租车等得心焦的经历。象北京饭店那样排队等候还算好的。在许多饭店前,想先坐上出租车的客人之间常常发生纠纷。然而,客人们面前停放着不少没有司机的出租汽车。车盖上布满灰尘的也并不稀罕。
    白天还好。但在北京机场,当外国人走出海关的当儿,司机们蜂拥而至,以致使访华的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然而,一到夜晚,由于司机下班事态就严重了。一旦发生航班抵达时间大大推迟或有人生病等突发事件,就真让人束手无策。
    且不说发生意外变故。北京的出租汽车公司领导人是否曾经认真调查过一次白天与夜晚的客流情况呢?在日本,这种调查是不断进行的,一旦有万国博览会之类的大规模活动即将举行,事前就作出预测,研究车辆配备以便与活动相适应。而且,不仅社长,每个司机也都清楚地知道,在哪段时间里到哪一带去最有效。
    在中国“拜物”风潮根深蒂固。人们只要把“硬件”搞到手就心满意足了,他们不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是发挥它的作用还是有宝不能用,则取决于“软件的开发”。
    人们热心于进口用来作出租车未免可惜的高级轿车,但却不对与全日出车相去甚远的工作体制重新估价,也不曾从“顾客第一”的观点出发,对客流进行过调查。
    “硬件”只要花钱就能搞到,但“软件”必须使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研究和编排。不对这种“看不见的辛劳产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只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这种倾向不仅限于出租汽车,在中国到处都能见到,以至于出现了把等价交换“软件”看作是如同把钱扔到阴沟里一样的倾向。
    不过,为了使出租汽车能够全日运营,健全有关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能让司机随时吃到热菜热饭的设施。象现在的北京,吃饭时间一过就无法用餐,因而,乘客要乘车外出就餐,司机却正在食堂里排队买饭。以我看,市政当局和出租汽车公司似乎对这种事不闻不问,而热衷于改变司机的工资体系。称之为“金钱万能论者”也许并不过分。尽管如此,北京的出租汽车公司使汽车闲置却仍能赚取利润,只能说,这是由于乘车费太高了的缘故。(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