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巴格达──进入战争第六年(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26

一边打仗一边建设
    伊拉克已经探明和半探明的石油蕴藏量共计一千亿桶。萨达姆总统说过,“世界上最后剩下的两桶石油中,有一桶是伊拉克的。”战前,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中,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每天三百二十万桶左右,每年收入约二百七十亿美元。伊拉克利用巨额石油收入执行了“爆炸式地”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计划。战争开始
    后,经济建设仍保待一定规模。今天,在巴格达这座历史名城,可以看到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如号称世界上最大航空港之一的萨达姆机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耗资一亿多美元的烈士纪念碑,富丽堂皇的会议宫,高标准的住宅小区,由西方公司设计和建造的工厂……其中有不少是这几年建成的。官方宣布,去年全国建筑业的产值约合九十亿美元。
    战争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当然是严重的。物价上涨,一些低工资收入者入不敷出。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下班后去开出租汽车或经营自己的小铺。就市场供应情况来说,鸡、鸡蛋、牛肉、植物油、面粉、糖等生活必需品基本保证供应,价格由政府补贴。去年,仅面包一项政府就补贴了一亿八千万伊拉克第纳尔(一第纳尔约合三点二美元)。由于外汇不足,许多商品难于完全满足群众需要。最近,记者在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场看到,布匹柜上放了寥寥几种伊拉克国产棉布,没有多少人问津,而在另一柜台前,争购中国的“玫瑰花牌”的确凉连衣裙和儿童裙。今年上半年颁布了一项法律,规定对抬高物价有没收其全部财产和不动产,判处十五年以下徒刑。
    同伊朗相比,伊拉克享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沙特等海湾国家每年约一百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国内丰富的石油储藏,同苏联、法国、美国等大国的良好关系。有人形象地说,伊拉克现在是依靠海湾国家的援款打仗,利用自己的石油收入维持人民生活,凭借外国政府和公司提供的财政方便(如延期付款)进行建设。
    (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