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敏感的问题 公式化的答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01

    【香港《中报》八月二十八日社论】题:敏感的问题公式化的答复
    ——评蒋经国接受《时代》周刊的访问
    《时代》周刊访问了国府总统蒋经国,探讨一些敏感问题。台湾目前所遭逢的困境,的确是国民党治台史上前所未有的,但蒋经国的“书面答复”却相当公式化,看不出令人鼓舞的讯息。
    关于权力继承问题,《时代》周刊问的明明是蒋经国的儿子在权力上继承他的问题,蒋经国却避重就轻地把它导向“总统职位”继承的问题,这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世界日报》这种传声筒报纸竟也煞有介事地据此大作歌功颂德,还把它扯到民主、法治的伟大成就。事实上,外界很少人会认为蒋氏家族会在“总统职位”上继承,大家关心的是实质权力上的继承,有如当年蒋经国以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就能掌握军政大权,以行政院副院长职位就掌握党政大权。对于《时代》周刊的这个问题,蒋经国等于交了白卷。至于说“保护宪法”,严家淦是不是一位实权总统,早已人所共知,未来如果李登辉由副扶正,也没有人相信他会在国府奇异的“宪法体制”下变为实权总统。
    关于江南命案审判的过程的确相当公开,但由于公开,让人发现被告之间供词的不一致与蓄意掩盖。而且,许多疑点至今还没有廓清,正如江南遗孀崔蓉芝所说的,是“水未全落石未出”。国府处置该案,也被形容为“挤牙膏”。
    关于台湾地位问题,蒋经国的话有矛盾。首先,如果他承认早日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意愿”,则根本没有“应由全中国人民的自由意愿决定”这个问题,有的反而是“任何人或个人意见”在阻挠统一的问题;其次,正当台湾居民惶惶不安,许多人争往国外移民,以逃避岛内未来的政治动乱之际,蒋经国却说统一破坏大陆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生活的希望,未免不切实际。同时,蒋经国举出“全中国人民的自由意愿”这面大旗,但国民党在台湾强迫施行了三十七年戒严法及家族统治,何曾考虑过人民“自由意愿”?
    关于与大陆贸易,蒋经国似乎有意忽略海峡两岸贸易突飞猛进的事实。去年台湾经济的严重衰退正是依赖与大陆贸易的巨额顺差才能缓和。而且,一方面说防止中共颠覆,另方面国府情治机构及党营的特权事业都拼命与大陆“直接贸易”,反而一般商人动辄触犯刑条,在“间接贸易”中又无任何法律保障。如果间接贸易有“陷阱”,正是国府为商人设下的陷阱,它的不良副作用已经出现。至于说政府帮助商人改善品质及增加外贸竞争力,只要看看经革会提出的一些“良法美意”不被接受,看看十信弊案衍生的一切问题,其“诚意”也可思过半矣!蒋经国在接受访问中认为十信弊案不但没有坏处,对政府反而有好处,因为政府趁机改革了金融制度。但外界的一般反应,都认为十信弊案恰好暴露了台湾金融制度的病入膏肓,而且国府仍继续拒绝改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