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广东黄埔、南海考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8-28

    【香港《百姓》半月刊八月十六日文章】题:酷热之下广州行(作者凯君)
    七月下旬,笔者有机会接受一个专业社团的安排,从香港到广东的黄埔、南海县,参观及考察了三天。时间虽然短促,但得益非浅。员工的归属感参观工厂,第一站是黄埔区的石油化工厂。
    这个厂在七四年动工,两年之后投产,每年可加工二百五十万吨原油。产品主要是几十万吨高效的氮肥——尿素;设备是向法国购买的。
    该厂的员工看来愉快及勤奋。工业的经济改革,岗位责任制是主要的内容,这有利于贯彻“多劳多得”的精神。勤奋的员工收入可能高于领导干部,因此员工的工作情绪比较高。
    另一方面,笔者亦体会到该厂的员工有一种企业的归属感及自豪感。该厂产品十分畅销,也是市场上短缺的东西。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后,多出来的产品由企业自行支配,相信是在“议价市场”交易,所得到的利润是很丰厚的。因此,员工福利也办得很好。电力严重不足广州地区近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电力、能源严重不足,跟不上发展。
    住在高级宾馆的旅客可能不知道广州缺电的严重。但笔者在参观过程中,对此却深有体会。断电时生产完全停顿(尤其是流水作业的生产线),大多数时间每星期只能开工四、五天。
    佛山一家靠引进意大利设备来生产高级磁砖的工厂,正在安装自己的小型发电机。厂方知道这样一来电力成本提高四倍,但为保障生产别无他法。
    据闻另一些大型宾馆也自行安装发电机,不过,这些小型发电设备大都靠进口,要用外汇,而且经济效益不佳。中国既是计划经济的国家,理应发挥“计划”的优点,大力筹建新发电厂,有效利用资金及设备。内部经济过热这次参观的一个体会,便是广州已出现“内部经济过热”的现象。
    到处都是拆建的地盘,道路交通拥塞,一片混乱。但是经济过热总胜于经济萧条。
    新办的工业虽然蓬勃,但要进口原料开工,产品又以内销为主,难怪外汇短缺,人民币沦为三等货币了(一等是港币,外汇券是二等)。
    中国经济要平稳高速地发展,优先次序应是电力、能源及高级基础工业。否则,国营企业便失去主导的作用,改变不了“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