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用单克隆抗体诊断心肌梗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6-30

    【《日本经济新闻》六月十四日报道】东京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诊断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即使对心肌梗塞发作后过了十天以上的患者也能清楚地确认梗塞的程度及其位置。心肌梗塞发作后已过三天以上,用过去的诊断方法就难以判断是不是心肌梗塞。这个研究小组利用同心肌内含有的特殊蛋白质相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克服了这一难点。开发出这种新型诊断方法的是由高久史磨教授、饭尾正宏教授和矢崎义雄讲师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使老鼠的淋巴细胞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大量生产出只同心肌中特有的称作「肌凝蛋白」的一种蛋白质相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心肌梗塞是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心肌细胞一旦遭到破坏,血液中就出现这种肌凝蛋白。从有剧烈胸痛等症状的患者身上采一定数量的血,使血液同单克隆抗体发生作用。哪怕是有极微量的肌凝蛋白,也能测出,由此可以诊断是不是心肌梗塞。该小组还开发了只同残留在已坏死的心肌细胞中的肌凝蛋白相结合的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如果把这种单克隆抗体同特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结合在一起给患者使用,单克隆抗体就全部集中在病灶上。如把从病灶放出的放射线拍成照片,那么,通过影像诊断就能清楚地看出梗塞的部位、大小及形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