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中国乡镇企业飞速发展(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6-28

    这种合作关系是改革中特有的一种关系。大城市的各研究所为各家工厂提供信息、知识、技术和职业培训工作者,交换条件是从工厂的营业额中提成。对于这些研究所来说,这也是一种获得收入的方式。由于同研究所建立了联系,所以中国各地无论是作坊还是工厂,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都能生产同样的产品。
    离那里几公里远有一个村办皮革厂,年产皮鞋二万双。虽然这个工厂生产的皮鞋都是工人在光线不足的车间里用手缝制的,工厂的生产率太低,但是,对于一个贫穷的、不知如何安排多余劳动力的村庄来说,这却是一个就地使用劳动力、保持其基本收入的办法。
    有一个名叫吴生龙(译音)的人很不简单。他是一个私营小企业的主人。他用在当商业代理人期间积蓄的一笔钱,加上本村的捐助金和向银行的贷款,在一九八三年办起了一个啤酒瓶和汽水瓶瓶盖厂。他向本村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吴先生在大路旁盖起了一座厂房,安装了三台旧机器。他说:“明年我就会有两百名工人,我将致力于工厂电子化!”
    在宜陵,有百分之十三的工人和职员在私营厂店工作。总之,中国又发现了企业精神,尝到了赚钱的甜头。
    在扬州市,“专业户”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他们利用家庭劳动力资本,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弥补了他们在技术和贸易方面的无知),在一些被招聘人员的帮助下,开始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一些人加紧生产水果、蔬菜、种子,努力饲养家禽和猪。另一些人则经商,从事手工业生产,甚至办工厂。
    总的说来,中国农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江苏农村。人们争着购买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
    两个行业现在有了很大发展。首先是建筑业。在江苏,参加由镇和村组织的建筑队的农民达几十万人。其次是“商业代理”行业。在中国,“商业代理人”是很必要的。每个小工厂都有其采购组和经销组,负责采购必要的产品和寻找市场。这些采购人员或推销人员骑自行车、坐汽车或乘火车到处跑,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从一个商店到另一个商店,请有关头头赴宴。
    在一个法律还很模糊、事实上是地方官僚机构统治着农村的国家里,这样花钱必然会滋长人们所说的不正之风。
    繁荣的形势越发展,钱越多,一些干部想趁机捞一把的欲望也越强烈。湖南的一位承包者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辆公共汽车,他被迫把利润的一部分“借给”人,被迫请官方人士赴宴。一些乘客拒绝买票,并且弄坏了他的车,说“他已经够富的了”。
    自主的、灵活的、比较易于创造和适应新形势的地方企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企业比城里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更易于现代化。这些企业比较注意节约,耗费补贴少,因为它们的生活要取决于它的获利情况。
    这种初步的工业化(尽管结构松散,技术落后)已开始在中国的外贸战略中发挥作用。瓜洲一个玉器厂所生产的产品已全部用于出口。
    宜陵的一个蜂蜜厂生产的蜂王浆为本镇赚来了数百万外汇。这些新的生产者现在已走向国外市场。这样,中国就对那些认为自己在市场上地位稳固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构成了威胁。在这个地区,中国生产的合成纤维、药品、布鞋、家用电器或电子产品,现在已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现在,在世界贸易中,人民中国的贸易额还只占百分之一。但是,从现在起到一九九○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加一倍。
    越来越多的外国实业家正在发现中国省一级市场。这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一个大有前途的市场。(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