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火花四溅首相与外相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6-27

    【日本《世界周报》五月十四日一期述评】题:火花四溅的首相与外相之争(作者:冈田英夫)(原编者按:中曾根首相和安
    倍外相以外交为舞台正展开火花四溅的竞争。首相继五月份的波恩发达国家首脑会议之后,正在研究于七月份历访西欧,并出席秋季的联合国大会。不甘示弱的外相也正在计划历访东欧和中东各国。只要看一看他们两人出访的日程就会明白,擅长外交的首相和连任三届而增强了信心的外相之间呈现出竞争状态。现在不妨来看一看这两人的“表演比赛”及其幕后活动。)
    首相和外相争夺成果的第一幕是在波恩发达国家首脑会议上开场的。当然,两人是一齐出席发达国家首脑会议的,同时还让人看到了他们之间的紧密合作。但他们在会议前后都进行过虚虚实实的讨价还价。
    首相从东京直飞波恩,首脑会议结束后又访问了柏林。并在历代首相中破例地第一次视察了象征东西对立的“柏林墙”,竭力强调了“和平与裁军”的必要性。
    对此,外相赶在波恩首脑会议召开之前离开东京,对芬兰和挪威两国进行了访问,随后才进入波恩。在首脑会议之后的回国途中又访问了澳大利亚。外相对三国的访问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悬案,一言以蔽之,“让我陪伴首相,对不起,没门儿”。
    第二幕将在六、七月间开演。首相准备在七月中旬历访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
    与首相的西欧历访相抗衡的外相的对策很巧妙。简直就是说:“首相访问西欧,我就访问东欧。”并正计划在六月份对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各国进行访问。外相访问东欧,意在为开展对苏外交而填平苏联的“护城河”。
    外相还准备好了继东欧历访之后的第二次外访日程。首相访问西欧预定于七月八日东京都议员选举结束后立即进行,而外相则故意也安排在同一时期访问中东。
    在我国,首相外游外相相伴可以说是通常情形。安倍外相迄今对中曾根首相怀有强烈的对抗心理自有其原因。外交“主角”毕竟还是首相,不管外相是怎样的大人物,还是不得不甘作“配角”。迄今与首相同行动的外相痛切体验到了当“配角”的悲哀。
    据说在今年访美后和首相分头行动的外相曾对身边人说:“我又不是首相的秘书,能总和他走在一起吗?”
    虽然外相在出访上竭力“不随中曾根”,但首相这方好象还是略胜一筹,关键场合他会抑制外相而突出自己。今年年初的访美就是如此,三月份克里姆林宫吊唁外交也是其典型一例。
    两人的竞相表演,是按首相的步调展开的。但由于在“抗争”方面,外相也是适可而止,采取忍辱负重之态,所以看不到二元外交的弊病。
    不过,两人间也曾一度有过险恶的空气。那件事发生在外相的中东外交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之时。目睹外相的成功,首相也想插上一杠子。处理两伊战争问题可以说是外相的“兜售专利”。正由于此,所以当首相闯入外相开拓的“创造性外交”的圣地时,温厚的外相再也无法掩饰其愤怒了。
    今年一月底辞去外务省事务次官、现任驻美大使的松永信雄,在提起他任次官期间的苦衷时感慨地说:“我为外交的一元化操碎了心。”据说,围绕着中东外交,在首相和外相之间很可能爆发一场“战争”。当时的松永次官,直接面临这一危险而奔走于首相官邸和外务省之间,拼命斡旋。经松永劝说,首相终于收“兵”,总算相安无事。
    不过,两人的“功名”之争终究将在秋季正式开始。波恩首脑会议前后的出访以及各分东西对欧洲的访问,可以说是“开场戏”,两人的真正交锋是对苏外交。
    关于中曾根和戈尔巴乔夫会谈,首相身边的人总是不断强调它的成果。而外相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说:“日苏关系的基调一点都没变。只是进行一下首脑会谈就把它说得神乎其神,似乎已大功告成,那是错误的。”
    倘若今年秋季葛罗米柯外长来日访问的话,两人的竞争必将白热化。
    安倍外相已有言在先:“如果跳过我,我也要让他什么都干不成。”难道说秋季开场的“第三幕”将成为一幕“武打戏”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