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西德各州竞相同中国各省发展经济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5-28

    汉堡亚洲学会人士认为,各州的努力在原则上是件好事,但不要陷于陶醉,因为中等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非常困难
    【西德《经济周刊》五月十七日文章】当中国总理赵紫阳六月初到波恩访问时,他可望看到其德国会谈伙伴们露出满意的面容。两国在政治方面几乎没有摩擦点,贸易也很兴旺。自从一些联邦州的州长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促进向这个远方的中央之国的出口以来,中国的来访者在这些州里特别受欢迎。两国在省一级已经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关系。
    巴登—符腾堡州的州长洛塔尔·施佩特可以被誉为德中省级伙伴关系的开拓者。早在一九七九年该州就同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导致在一九八二年签订了一项正式的经济合作协定。自从施佩特六年前第一次访问中国以来,巴登—符腾堡州向人民共和国的出口已经增加了两倍多。
    等到其他联邦州的州长们认识到“施佩特——资本主义的”赞助出口政策的成果时,虽然有些晚了,但他们的追赶却是很有劲头的:去年,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效仿了这种做法;今年春季,黑森州、不来梅市和巴伐利亚州也与中国签订了协定。
    汉堡有名的亚洲学会人士认为,鉴于出现了上述变化,各联邦州的努力“在原则上是件好事”。可是这个学会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负责人埃哈德·卢芬却告诫人们不要陷于陶醉。他说,虽然政治起了“打开大门的作用”,但是中等企业要进入这个市场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尽管中国合力搞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较小厂家来说本应提供良好的起点。
    有些德国机构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即“中国人喜欢前来接受培训,走时还带走了蓝图,但是却只字不提定货的事”。
    德国经济研究所认为,为了在中国市场上立足,联邦共和国的许多企业“多年来已经预付了非常大的代价”。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些代价是可以有收获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