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珠海特区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5-28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四月十八日一期文章】题:走上迅速发展道路的珠海特区(作者路易斯
    ·多罗萨里奥)
    自从一九八四年一月老资格的政治家邓小平视察珠海以后,中国珠海经济特区突然增加了活力。它已开始着手实施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其中有:一个深水港、几个大工业区以及几十家新工厂;其他一些已经得到批准、但尚未动工的项目包括,一家耗资二千二百万美元的啤酒厂、一家耗资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玻璃瓶厂、一家耗资一百四十万美元的木材加工厂以及一座耗资五百万美元的冷藏库。
    邓小平在珠海视察的时候,书写了“珠海经济特区好”这个题词。人们把他的题词加以复制,镶在镜框里。现在在珠海,许多办公室里都挂着这个题词。他的寥寥几个字显然产生了巨大影响。今日的珠海正如两三年前的深圳推土机正在把稻田变成工厂工地,进口的汽车在新建成的公路上飞驰,家具齐全的现代化套房正在等待出售。乐观的当地官员们甚至开始设想他们这个特区将继深圳之后成为全国的第二个榜样。
    另外,珠海现在钱很多。二月中旬,中央政府说要提供七亿元人民币来改进珠海的设施,这比过去几年拨下来的建设资金多一两倍。
    尽管象深圳一样,珠海有着靠近一个资本主义飞地的优势,但它的发展是缓慢的,这一点珠海的一些官员是承认的。深圳现在可以说已完成了大部分基础项目的建设,而“开放门户”六年的珠海,仍然把它的许多劳力和时间用于整地和修路。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可以说也是这样。
    珠海旅游业的兴旺(一九八○年一万五千名游客访问珠海,到一九八三年猛增到二十七万人)与其说是由于政策上的失误,不如说是由于它本身优美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因为原来的特区范围仅限于有一些海滩的一块沿海地区,所以建造宾馆比修建工厂更适宜。而且这个昔日的渔村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基础设施。珠海的发展还受到交通条件差的影响。
    珠海的好运是在一九八三年底把特区的面积扩大到十五平方公里的时候出现的。特区的扩大给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的南中国海石油勘探作业,使作为一个近海供应基地的珠海更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由海外华人组成的格拉德霍弗集团已与珠海当局合作,实施一项耗资六千四百万美元建设一个深水港以及一个供石油人员使用的住宅和商业辅助建筑群的计划。
    这个港口同时能停泊四至五艘供应船和一艘载重一万吨的普通货船,它将处理珠海及其邻近地区的进出口货物。这个港口将在一九八六年初竣工。
    一些投资者们认为,珠海是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一个深水良港以后,珠海可以有效地为一些内地贸易区服务,包括为正在扩大的工业中心如佛山、广州以及澳门服务。
    澳门去年进出口的货物约为一百六十万吨,而不久以后建成的珠海港初期就能吞吐二百五十万吨货物,还可为广东省大量的生食品及半加工食品出口到亚洲市场和为机械设备以及其他项目的进口提供转运服务。
    另外,随着珠海本身的外贸的发展,珠海自己也会感到这个港口的重要作用的。
    随着运输网的改善,珠海目前可以希望吸引更多的工业投资而不是娱乐方面的投资。这个特区正在用相当大的精力建设四个工业区,希望以此吸引外国商人对制造业进行投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