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万隆会议期间为周恩来画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4-28

    【新加坡《联合晚报》四月十九日文章】题:画家李曼峰谈如何为周恩来画像(作者杜南发)
    四月十三日,笔者拜访了本地艺坛前辈、国际名画家李曼峰先生。他回忆了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期间,为中国前总理周恩来画像的事。以下是他的谈话:
    万隆会议举行的那一年,我四十二岁,是以记者身份到印尼去的。当时,我是为一家画报到新闻现场去画速写。
    开会当天,我随记者们进入会场,到了大会安排的记者席,感到很失望,因为记者席被安排到楼上,这一来,对我的工作可就大为不利了。
    有一天,大会在进行中,我突然发现左边的一排席位几乎是空的。后来的几天里,我都静悄悄地走到这排席位坐下,在没人发现和干涉的情况下,替许多代表们画了速写,如埃及总统纳赛尔、北越总理范文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当时,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代表团是会场中最受人们注意的代表团之一,所以我当然非想办法为他们画一张速写不可。
    我记得那时,中国代表团的位置是在前面第三排偏左的地方,我就在离他们座位不远处替他们画像。我作画时,他们并不知道。我画的第一位当然是周总理,然后是画他身旁的翻译浦寿昌,接着画的是副总理陈毅元帅,然后是叶季壮,还有当时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由于我是对着真人实景作速描的,而又是在被画人不知情的情形下,他们当然不可能静止不动让我描画,所以我只能以他们在会场上最常出现的姿态为目标。象周总理,他在会上经常都是十分留神地注意手上的资料和作摘记,又聆听翻译浦寿昌的解释,我捕捉的就是他的这种眼耳心手并用的神情。其他诸人,也都如此。
    因作画机会不易得,所以在现场我只设法画草稿或头部速描,其余部分则是回到旅馆后,才据印象描绘的,因此这张画还花了好几天的功夫。
    画好之后,我乘其中一次会议休息时,把这张速描拿给周恩来总理看。他看了很惊讶,但很亲切地问我是不是记者,是哪家报馆的。我回答后,他很高兴地就签了名,还叫当天在座的浦寿昌、达浦生、章汉夫、廖承志和叶季壮也都签上名,才把画还给我。有一天,我照常站在由记者组成的“保护人墙”里,突然看见周恩来在我后面的人群里,他和气地向我点点头,问道:“您就是作画的那位记者吗?”我回答是。他竟隔着人群向我伸出手来,和我热烈地握手。周恩来这种平易近人,毫不摆架子的作风,使得出席会议的许多国家记者都为之心服不已。其实,周恩来令人最佩服的,还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记得当时他曾应邀在雅加达的中华总商会作过一次演讲。他的口才不象苏加诺那样滔滔不绝,而是慢条斯理的,但还是十分流利,而且讲话条理分明,很有说服力。最惊人的是他在面对现场临时提出的许多专门性问题,随口就能举出许多日期和数字来,完全不需要看记录,简直象电脑一样!这张中国代表团的速写,连同甘地夫人、纳赛尔、尼赫鲁等人的速写,后来也曾在中国和印尼的画展中展出过,可惜其中大部分我都收藏在印尼的住处,被大约六、七年前的那次水灾毁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