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活跃于东南亚的邵氏电影王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3-30

    【新加坡《联合早报》三月四日文章】题:邵氏影业发展简史
    邵仁枚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只身南来新加坡开拓电影事业。翌年,他的弟弟邵逸夫也南来助阵,兄弟俩以新加坡为基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远东电影王国。它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一九二五年——一九三○年,邵仁枚租下华英戏院放映自己的影片,接着租下曼舞罗与新娱乐。他再到马来亚各地发展,在城市租戏院放映电影,以流动电影队的方式到小市镇及乡村去,把娱乐带给村民,并于一九二八年成立「邵氏机构」。
    一九三六年邵氏兄弟到香港设立「南洋影片公司」,拍摄有声的粤语片与华语片。这一年也是电影事业从默片走向有声电影的开始。一九四○年」邵氏机构」在新加坡的制片厂落成,拍摄第一部马来亚影片《渔人得利》。
    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五年,邵氏戏院及游艺场全被日军接管,邵氏兄弟为日治政府管理戏院,领取薪金,作为日本当局的雇员。
    一九四五年——一九五○年,战争结束,百废待兴,邵氏兄弟在废墟中重建事业。这时候,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之下重建与修葺各地戏院,恢复香港及新加坡制片厂拍片业务。
    一九五一年——一九六○年,」邵氏机构」在各地重建、改建,并兴建了许多戏院。到一九六○年,「邵氏机构」在新加坡拥有十八间戏院。在马来亚、沙劳越、沙巴、越南、香港、台湾等地拥有百多间戏院。「邵氏机构」也大力发展拍摄影片的业务。香港的邵氏制片厂每年拍摄数十部华、粤语影片。设于新加坡的制片厂也大力从事拍片工作。并设立配音部,为来自埃及、印度、菲律宾等地的影片配音。
    一九六○年——一九七○年,「邵氏机构」除了扩充香港制片厂,增加拍片数量,继续巩固及扩大各地院线之外,并积极开拓欧美国际市场,把「邵氏」拍制的影片推销到欧美各国。
    一九七○年——一九八○年,由于电视节目日益精彩,电视机越来越普遍,严重地打击了电影事业。「邵氏机构」虽然努力不懈,继续发展,增建戏院,但是发展的进度已不如五、六十年代。
    一九八○年以后,受电视节目影响的电影娱乐事业,又面对录像带泛滥的威胁,财雄势大的「邵氏机构」不得不面对现实,结束部分戏院的营业。
    尽管近年来电影娱乐事业受挫,邵氏电影王国仍在远东地区屹立,「邵氏机构」仍是香港及东南亚各地规模最大的电影娱乐机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