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海外华人资料室”的作用及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3-30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特稿】题:家藏文物长留人间(作者:萧依钊)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源远流长。他们不仅在海外各地留下足迹,而且还创造了各自的历史,对当地作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倘不把早期海外华人的活动和贡献记载在史册上,就会逐渐遭世人遗忘。鉴于此,海外华人必须重视搜集和研究当地华人社会资料的工作,并妥加保存。
    为了使这项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一群研究海外华人史的华裔历史工作者,于一九八三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设立了海外华人资料室,旨在促进各界对海外各地华人社会之了解,对海外华人社会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海外华人资料室之研究计划以下列各项为主:海外华人金融业;东南亚之农业;东南亚之航运。
    目前,该室收集的书籍已超过九百部,计有十类杂志、期刊、剪报资料及文献等四千余份,并存有香港与东南亚各地九千多家华资银行的年报等。
    资料室服务的对象是:东南亚及其他地区工商界领袖;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之大学教师。资料室管理委员会主席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蔡永业教授,他是马六甲第四任甲必丹蔡仕章的后裔。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来自世界各地研究海外华人史学者齐集香港大学,参加“海外华人史讨论会”。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肯定了“海外华人资料室”作用。
    资料室的许多实际工作是由秘书郑赤琰博士去执行。为了确保研究计划顺利进行,他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以筹募“海外华人资料室”基金及搜集海外华人史料。
    目前,史学家们在研究海外华人史方面碰到的最大问题是资料不足:各地的华人社会史往往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搞研究靠个人兴趣,没有广泛性。
    展望前景,郑博士充满憧憬。他说:“我们不仅要搜集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资料,也要搜集全世界华人社会的资料,如果我们的成绩越来越大,就会有更多人信任我们,支持我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