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法国《世界报》载文说:中国农业发生巨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2-26

    【法国《世界报》二月十日和十一日文章】题:农业……的革命(作者:皮埃尔·德鲁安)(原编者按:中国农业的“大跃进”表明饥饿不是天命。)
    土地并不是那么无情无义。现在,人们常常只谈到沙漠、饥荒和人口增长超过粮食增长等状况。但是,现已出现了一些应改变对地球的看法的理由,因为地球上的情况并不全都是令人失望的。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再一次仔细地分析了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结果发现,那里发生的巨大变化非常具有吸引力。继印度之后(尽管在某些贫穷的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得还是太慢,印度现在已能出口食品了),中国成功地使它的谷物生产在七年时间内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自一九四九年以来,这个国家在一九八四年第一次在谷物方面出现了盈余,谷物产量达四亿吨。小麦进口因之大大减少了。
    人们已经懂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应该毫无禁忌地吸收资本主义的有益因素。自从农民有了自主权,可以签订生产承包合同以后,他们迸发出了难以抑制的热情,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人的本能既已得到解放,效果就随之产生。这种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所谓第三世界如果没有大水库和大农场就不能摆脱缺粮状况的公式便不能成立了。中国耕作革命的英雄,是那些懂得最有效益的投资在于搞小工程、建学校、水泵站和更有效地使用现有的排灌设备和肥料的农民。如果第三世界国家想要模仿新中国的榜样的话,它们就应该放弃一切使农民感到承受着压力的政策:对价格控制,有利于农业进口、妨碍出口的汇率,抬高农业机械和肥料生产成本的贸易保护主义。营养能的耗尽并非必然趋势。相反,一个国家只要放弃某些使经济瘫痪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奶和蜂蜜就不会耗尽了。如果人们借助于科学,重新采取明智的措施,恢复土地的传统功能,下一番功夫,全世界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