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法《快报》分析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1-29

    【法国《快报》周刊一月四日报道】很长时间以来,苏联模式的经济一直享有凭借统一计划制度持续增长的声誉。现在已不再是这种情况了。在暂时避免了七十年代经济衰退的打击之后,苏联模式的经济很快陷入一场不仅仅是行情方面的,而且是结构上的危机之中。
    在五十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一九六○年到一九八○年为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现在下降到了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有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零或负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就是如此。
    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既不是工业发展到顶点的迹象,也不是一种故意选择。对于计划制定者们来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们总是希望经济永远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增长。东方经济出现危机的深刻原因就在于结构的不适应,而现政权又无力纠正这种不适应。
    国家生产是官僚主义的拖沓和结构僵化的受害者,而结构僵化又是垄断的结果。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企业都可以从这种垄断中得到好处。这些企业只是受一个“计划”的指挥,它们脱离生活,即脱离它们要为之服务的市场。它们是靠人海战术低效率的劳动力过多、浪费原材料和过份使用设备维持生产的。官僚主义的和不讲效率的企业只会模仿,不能创造。
    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八○年的二十年间,由于形势有利(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贷款,东方国家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弊病被掩盖了。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能源问题成了经互会内部紧张局势的根源和穷困的额外原因。该集团的所有国家都已认识到使它们的生产机器较为有效地运转的紧迫性。于是重新出现了改革的主张。
    关于改革(更经常的说法是关于改善管理和指导方法)的说法与计划的主张是同时产生的。在斯大林时期和在斯大林时期以前,人们就进行过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在赫鲁晓夫时期曾有过一次改革浪潮。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也出现过一次改革浪潮(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八年)。安德罗波夫有更大的改革计划,只是由于他过早地逝世妨碍了他的计划的实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所有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包括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至少对它们的管理和计划的方式进行过细小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取得的成果很小。匈牙利是不把改革停留在口头上的唯一国家。即使在布达佩斯,改革也未触及体制结构的深处。
    为什么苏联模式的经济不能从官僚主义的枷锁中脱身出来?这是由于对改革的害怕而产生的政治抵触,是由于利害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死气沉沉。
    所有变革的愿望都同集权制相冲突。斯大林的经济模式可以决定社会的需要,并赋予中央制定的计划以绝对优先权。改革要求少来点刻板,多一点“下边”采取主动行动的余地:所有这些都危及中央计划制定者们的最高权力。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