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城市改革声中的广州市场(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1-28

    可见经营者把生产和消费做到了最紧密的结合。其他商品,如自动伞、行李车等都已不再是台湾产品的市场,而是由广州的工厂自产自销,因为是本地产销,故价钱也就特别便宜了。许多商品都标明批发价和零售价两种价格,作为吸引顾客多买商品的优惠条件。“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所采用。
    随着经济政策的开放、改革,人民的生活已有了极大的改善,在市场的消费能力上,也有惊人的改变。今天的广州市民,已不需要持着一大堆票据去排队买肉、买豆腐、买肥皂、买白糖了。前几年,家禽、肉食、蛋类购买极为困难的广州,如今所有鲜肉、鲜鱼、三鸟、蔬菜、蛋品等等,都分成等级随意选购。为了进一步美化生活、诸如苹果牌牛仔裤、金利来领带、口红、胭脂、耳环、项链首饰等商品,正成为人们追求的热门货。在高第街,凡是出售这类商品的摊档,总是被人墙围得水泄不通。
    价值观念正在改变这种由农村到城市的经济改革,在人们思想上引起了怎样的转变呢?我很有趣地发现,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正在改变中。
    有一位在广州儿童医院工作的朋友,在和我谈起个体商户的情况时,告诉我她医院下面街口有一个卖烧鹅的,每天可净赚人民币一百多元。我听后说:“对这样的‘暴发户’,你们应该不买他的烧鹅才是。”她说:“他的烧鹅每斤比别人便宜二角钱,又烧得好,他多赚钱,我也少花了钱!”我继续打趣她:“他每月进项上千元,你才几十元,贫富也太悬殊了。”她毫不介意地笑了:“钱多虽然好,可我既没有炮制烧鹅的技术,也不能想象自己站在马路边叫卖烧鹅是个什么模样。何况这个卖烧鹅的每天早上三、四点钟便要踩单车去郊区农村将预订的活鹅载回来,然后收拾干净,炮制好,才能出街卖,如此辛苦赚了一些钱也是很不容易的。”她对卖烧鹅的赚大钱,看来并没有患上眼红症。
    “不改革是不行的”由于人们从二十多年“穷过渡”中痛苦地体验到,没有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幻想靠“救世主”一声令下,便可以在中国迎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简直是荒谬绝伦的。因此对当前这种按照经济规律所进行的改革,莫不认为是顺理成章的事。
    广州的城市经济改革比其他省市进行得早,而且卓有成效地通过改革使工农业总产值这些年来每年递增百分之八点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流通方面,突破了地区城乡之间的封锁,满足了市场在一切方面的需要,带来了经济繁荣,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而且物价稳定。从去年开始,全省社会零售物价,稳定指数上升的幅度,非但没有因实行价格浮动的政策而带来骤增,还低于全国平均上升幅度。(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