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内地文坛出现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12-31

    【香港《大公报》十二月二十八日文章】题:内地文坛又出现了新的风尚(作者:施君玉)
    二十六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作家协会全体理事会议上,作协副主席冯牧作了关于作协五年来会务工作的报告,介绍了五年来中国文学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指责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大批判开路”的谬误,并说,现在的中国文学在经历了没有小说,没有诗歌,没有文学评论的痛苦时期后,不仅已经从十年浩劫所造成的废墟中站立起来,并且已经胜利地走过了由复苏到初步繁荣这样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在海外,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坛的动态都是十分关注的。在“左”祸猖獗时期,整人的政治运动总是从文艺问题搞起。文坛的动向,几乎无例外地成为后来的无情阶级斗争的先兆。这种现象一直到三中全会以来才纠正过来。
    今天文坛的新风尚是:积极热情扶持新秀、纠正极“左”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毒害与干扰,及时发现文艺思想上的缺点和失误,用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平等相待、相互切磋的态度,贯彻百家争鸣。
    今天,内地文艺创作已相当自由,如说到繁荣更是建国以来所没有的。但也不可否认,文艺创作中的“左”的影响还在。以最近在香港看到的几部中国影片为例,象《人到中年》那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据此改拍的影片,居然在问世时遭到过批评,被扣上“丑化社会主义”、“丑化党”等罪名,真不知从何说起。
    文学创作、电影、诗歌和音乐都是一样,它的好和坏,应当让人民群众作评论员。由一个人拍板决定艺术好坏,决定其生死是“一言堂”的专横作风。应当让人民群众去决定,才是发扬艺术民主的正确途径。
    当然,今天,极“左”的东西在文艺界中已行不通了,但许多人还是有“怕”的想法。内地文坛今后的主要工作,还是继续消除“左”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