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侯德健要走的路给中国留下更多的好歌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12-30

    侯德健从台湾跑到中国大陆,为的是要给中国留下更多美好的音乐和歌曲,这个浪漫的年轻人将来究竟要怎样走呢?
    「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我希望尽量为中国介绍外面一些好的音乐,及介绍一些由国内人士自己所作的好歌词。」
    侯德健认为,虽然大陆在轻音乐和通俗音乐方面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却有一个优越的条件,就是各省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各地的生活就是写作歌词的好素材,而且极其丰富。因此短短时间,他在大陆各地搜集到的民歌已抄录了好几本,并准备将其中一部分歌曲改写。此外,各地有很多人士写了歌词寄给他,其中不乏佳作,他也预备为这些歌词谱曲,推介给国内的人士。
    侯德健认为,现在国内许多人对西方音乐的看法,就好象台湾在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期一样,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态度,来者不拒,离建立中国自己的音乐风格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他说,相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大陆仍会继续维持由香港转口流行音乐的状态;整个趋向是,由于民间对流行音乐的全面接受,官方亦将会慢慢放宽管制尺度。
    不过,他指出中国音乐要现代化,除了要向外国音乐学习和汲取养料外,更必须引进先进的录音设备和技术。此外,请外面的音乐家到内地教授新的音乐理论和技术,也是加快中国音乐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比较大陆和台湾两地的中国音乐,侯德健认为,大陆是最能保存中国音乐传统的,但却只把中乐当成是民乐来发展,不如台湾对传统文化的爱惜和推崇。
    同西方音乐的接触,在大陆也只限于苏俄的音乐,台湾则已有不错的西乐基础。故此,他觉得台湾是较有条件将中西音乐传统结合,发展出一条新路向的。
    至于中国音乐现代化的道路具体应怎样走,他则表示无需有一定的方向,因为即使是西方的乐器,西方的旋律,只要所表现的是中国人创作的作品就成了。
    谈及他的音乐创作,他表示自己并没有一定的计划,觉得要写的时候就写。
    尽管他的《酒干倘卖无》、《龙的传人》、人新鞋子、旧鞋子》等作品在香港很受欢迎,但他却笑称迄今为止仍未有一首满意的作品。(摘自香港《快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