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硅岛」掠影(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9-28

“IC殖民地”的出路在对九州
    ——硅岛的一片宣传声中,人们或多或少也可听到一些对它的尖锐批评。比如,九州大学名誉教授清山哲郎对我说:“九州的IC生产额达全国的30%,这并不值得夸耀,因为IC的研究开发功能依赖于中央,九州不过是提供廉价的工厂用地和劳动力的‘IC殖民地’”。另一些九州的经济学者也认为,当前有关硅岛的某些宣传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
    为什么说某些关于硅岛的宣传带有夸张呢?因为一提到硅岛,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国的硅谷,好象硅岛也象硅谷一样,是一个IC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然而,硅岛的IC工厂仅仅是生产、组装工厂,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乃至销售等方面,都得接受远在东京等大都市圈的公司本部、研究机构和开发工厂的“遥控”。
    对此,有志于九州建设的人士提出了种种建议和对策。清山教授认为,“当然,今后我们不仅应当诱致IC生产工厂,而且应当诱致IC开发、研究机构。不过,更重要的是,地方应该奋起发扬自立、自主、自助精神,建立各种官学民三位一体的新技术开发机构。”
    福冈市郊的博多湾,据说就是一千多年前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船”的出发地。站在古代遣唐使船出发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五十年代东渡太平洋去美国学习半导体技术的日本的“遣美使”。每当一批人学成回国,总要详细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下一批人就带着前一批人未解决的问题再次东渡。为了学习、追赶美国的技术,人们废寝忘餐地学习、讨论、实验、交流信息,连节假日也不休息,以至于被称为“半导体狂”。
    正是这些五十年代的“半导体狂”们,开拓了日本的半导体、IC产业,并使日本以二、三十年的时间,在半导体、IC方面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半导体技术的故乡——美国。(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