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东京大学教授渡边昭夫文章:《新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作用》(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8-31

    二、处在新的冷战形势下的亚洲
    另一方面,当我们转过眼来看看政治领域的时候,能够说亚洲太平洋处于怎样的地位呢?七十年代末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伊朗革命及其接着发生的人质事件、苏联进攻阿富汗,国际政治从缓和进入了被称为新冷战的时代。
    如果按照美国的对外政策这一观点来看,第一次的冷战期是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八年,后来,由基辛格外交所象征的时期持续到一九七六年。新冷战形势下的亚洲太平洋同过去所讲的古典的冷战期的亚洲太平洋是截然不同的。
    在古典的冷战下,打了朝鲜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法国)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这三个主要战争。虽然它们都是有限战争,但是,由于是在战场上真枪实炮针锋相对的战争,所以也可以说是热战。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亚洲战争可以理解是全球冷战(美苏对抗)下的地区性的热战。
    一进入基辛格时代,就开始发生变化。正象日本的外交当局所评论的那样,“战后经过四分之一世纪所维持下来的东西方对立这一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至少在表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建设新的国际秩序迈出了具体的一步。”(《我国外交的近况》)它所指的是通过美中接近和美苏对话同时进行而构筑新的“和平构造”的尝试。
    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的改变给亚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令人感到,这个时代的欧洲是在美苏对话的气氛中享受了缓和的好处,但在其它地区,紧张反倒激化,争端不断发生。
    苏联公开出现在亚洲太平洋是起始于七十年代末的新冷战时代的特征。可以说,美苏的两极结构开始加进亚洲太平洋地区是这个时期的特征。因此,在这里没有看到苏联本身的姿态。
    然而现在不同。苏联坦克出现在阿富汗,舰队出入金兰湾,航空母舰“明斯克”和“新罗西斯克”开进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SS—20导弹部署在西伯利亚,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穿梭于鄂霍茨克海到北太平洋之间。配备在中苏边境上的苏联军队从一九六九年的二十三个师增加到五十一个师(约四十六万人)。苏联把它所具有的三艘航空母舰中的两艘、六十九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中的二十四艘部署在远东,将地面部队和SS—20导弹的大部分置于西伯利亚,这一切清楚地说明,苏联在战略上是重视亚洲太平洋的。
    但它并不意味着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生的所有事件都起因于美苏之间的对立。也不是说把所有的问题都和美苏关系联系起来加以解释是明智的。朝鲜半岛有朝鲜半岛的情况。印度支那半岛的中越战争和柬埔寨问题也不能直接同东西方对立联系起来。
    今天的新的冷战是,这个地区的争端,不管起因是什么,只要有了容易给美苏之间的中心平衡带来影响的条件就会发生冷战。考虑到这一点,和过去的欧洲人对美苏关系的趋势很敏感一样,今天亚洲人也变得不能不对美苏关系动向极为敏感。(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