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村的变化正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6-01

    【日本《国际贸易》五月二十二日文章】题:第三次“由农村到城市”(作者:日本国际贸促会北京事务所长武吉次朗)
    我刚刚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到任不久,就从中国朋友那里听到这样一件事:
    “我的故乡是偏僻的农村,过去,每月都要给父母寄生活费。但是,近来他们却对我说,‘城里什么都要花钱,给你寄些去吧’。”
    我曾听到,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富裕起来,正在给城市以种种影响,而从这位朋友的话里可以窥见其一斑。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战略是在广大农村建立并扩大根据地,包围国民党统治的城市。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由农村到城市”。建国后,农村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与合作化浪潮,促进了城市民族资本的公私合营化。这是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由农村到城市”。
    现在,农村生气勃勃,生产不断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这一事态正在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形势是粉碎四人帮后,在农村采取生产责任制的结果。可以说,第三次“由农村到城市”的状况已经出现。换言之,这件事所具有的份量之大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继生产责任制在农村确立之后,现在“专业化、商品化”的浪潮正在掀起。这意味着,农民将成为专用商品的卖主和其他各种商品的买主。这不能不引起一系列的“物资流通革命”——从流通机构、运输手段、保管与加工方式直到价格体系。这种情况将会引起一系列的、从货币流通到财产保险事业的“金融革命”。还有,可以把对电话和彩色电视机的爆发式需求看作是一种“信息革命”。
    “第三次由农村到城市”的另一个侧面,是农村的责任制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启示”,使人们的“认识正在发生飞跃”。近来,北京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不断使用“改革者”这个词,正在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使城市改革的方向更加具体了。
    有人认为,在中国“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不可能马上改变”。然而,未事声张的“电脑热”和“信息热”,不可能不给国民经济的管理特别是人们的既有观念造成影响。抓住这种变化,率先领导改革的人将会增加。在同各部门新上任的年轻干部的接触中,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
    现在,中国这艘巨大的航船正在改变方向。这种变化似乎刚刚翻起浪花,表现还不那么明显。但是如果看准新方向起步前进,几年之后,就会以超出人们预料的速度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