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联邦德国报纸文章《欧洲在中国实力估算中的地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5-30

    【联邦德国《南德意志报》五月二十八日文章】题:欧洲在中国的实力估算中的地位;副题:北京的政治领导人又一次提到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的理想图景(卡尔
    ·克伦茨勒发自北京)
    当中国总理赵紫阳在访欧前夕断言中国和欧洲共同体国家间不存在根本的意见分歧时,这不只是一种外交上的客套话。十年多以来北京同西欧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没有多大变化。相互的关系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关系之所以没有问题,首先还是因为对国际问题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尽管如此,西欧在中国过去十年的外交中并不占有一种重要的地位。赵紫阳在踏上访欧的旅途之前,已访问过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轻重缓急次序。中国最大的利益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从北京看来欧洲不过是一个地区性的、边缘的附属物。
    在过去多年里,西欧在中国的外交中主要扮演一种集体的角色,预计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这样。为了不过于依赖日本和美国,北京试图使自己的关系多样化。
    他的欧洲之行又一次为他提供了作为国务活动家显露自己独特风格的机会。
    中国的一些政治家和重要报刊最近又一次提起一个强大的联合的和独立的欧洲共同体的图景,这样一个共同体应有它自己的防务体系,并且作为国际上的实力因素得到认真对待。
    作为现实的欧洲和作为理想图景的欧洲:中国的对外政策就在这个应力范围内摆动。作为理想图景的西欧要比作为政治现实的西欧更使北京感兴趣。
    虽然人们总是强调说,不能估计(西欧)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完全独立和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只要欧洲共同体难以解决自己内部的分歧就不能对东西方冲突作出真正的缓和贡献。但尽管如此,下面的想法重又成了外交行动的准绳,即第一世界在日益丧失实力和影响,第二和第三世界在逐步接近。
    赵紫阳的欧洲之行是为了给这么一个过程以额外的推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