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亚洲华尔街日报》文章:《亚洲现在最乐意派工人去中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2-28

    【《亚洲华尔街日报》二月十五日文章】题:亚洲最乐意派工人去中东
    目前在中东约有二三百万亚洲劳工——这个数字过去十年期间增加了九倍。这是原油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所造成的许多转变之一。由于石油降价和中东地区的政治气候捉摸不定,许多向中东派遣工人的亚洲国家担心在输送工人这个问题上也许很快遭到严重挫折。但是,从劳工输出的环境和阿拉伯国家对外国劳工的依赖来看,几乎不存在亚洲工人被送回国的危险。
    许多亚洲工人在国内已经学到了某种技能,而且亚洲工人比阿拉伯工人的效率高。对东道国来说,亚洲工人的政治危险也比较小。亚洲人能流利地讲阿拉伯语的极少,他们通常聚居在孤立的地区或工棚区,同当地居民不大来往。阿拉伯人在工程竣工后往往留下来,而亚洲劳工则在工程完工后回国,不大可能加重接受劳工国的负担。
    出国当劳工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已婚的年轻男子。他们准备在艰苦的条件下劳动,以便能挣到比在国内多四五倍的钱。虽然出国的劳工突然增加,也给派出劳工的国家造成了一些问题。但从暂时来看,提供劳工的国家打算沿着输出劳工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下列的数字能够说明它们为什么这样做。
    汇款,即劳工汇到国内的钱,目前每年约为六十亿美元。巴基斯坦在产油国共有七十万工人,汇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九,可抵消该国外贸赤字的百分之八十六。孟加拉国(劳工达十五万以上)、南朝鲜(十五万)和菲律宾(三十四万),汇款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到四之间。亚洲劳工平均汇款都大大超过他们收入的一半,在南朝鲜和菲律宾,工人必须把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汇回国内。南朝鲜是输出劳工很有成效的典型,过去五年汇款增加四倍。
    可是,在财源兴旺的同时,亚洲国家也付出了一些不大容易看出来的代价。如巴基斯坦泥瓦工、木工、电工、焊工、管子工不足。孟加拉和菲律宾也缺乏类似工种的工人。南朝鲜据说缺少经理人员和熟练建筑工人。
    令人不安的另一个问题,是花费汇款的方式。这些钱都用于购买消费品、买地和盖房子,而不是用于生产性的投资。
    另外还造成了一些社会影响。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地区,许多年轻人幻想在国外找工作,有许多人连高等教育都放弃了。工人在中东挣高工资以后,统统不愿再在国内从事挣钱少的工作。来自农村的劳工,不愿再回农村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