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亚洲华尔街日报》谈亚洲的农业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4-02-01

    说亚洲不会走美国式农业道路。亚洲将进入一个建立在生物技术、取之于水和阳光的新能源、各种电子设备和其他先进科技基础上的完全崭新的农业社会
    【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文章】题:美国和亚洲的农业革命
    亚洲和美国的农业革命有多少共同点?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因为亚洲有二十八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将近百分之六十,正以各不相同的方式使其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
    亚洲的农业革命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亚洲的农业革命是在人类掌握的物质和能源大量增加,人类利用和传播这种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加以后开始的,但晚了六十年;
    2、由于涉及的人口众多,产生了人口过剩、使用人力物力过多和污染情况过份严重等新问题;
    3、亚洲的农业革命是在农民社会中进行的,它同欧洲的情况一样,但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
    美国的经验对亚洲的决策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因为,一方面,他们需要适应西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他们需要避免发生已对美国造成许多问题的农村人口减少和以农村为基础的价值标准降低的情况。如果亚洲的大多数农村人口留在农村,那么,亚洲农业生产要想取得最大的成就,就要继续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取得进展。
    美国进行过两次农业革命:一八五○至一八八○年,由人力改为马力,一九二○至一九五○年,由马力改为机器(两次革命的主要动力都是战争:内战以及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从事农业生产的美国人人数从一九二○年占总人口的大约百分之三十减少到现在的不到百分之二点三。如果亚洲的农民人数按照这种规模减少的话,这将意味着有十八亿人需要从事其他工作。
    今天,美国大约五万个农场的产值占美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一些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只要十七年的时间,这五万个农场的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在亚洲,如果要这样少的人生产足够的粮食供给其余的人,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任何文明世界若过分地采用大面积农业生产而摆脱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它就要开始走下坡路,这是命中注定和不可挽回的事,无一例外。这个过程通常是缓慢的,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然而,在目前失业的百分之十至十一的美国人中,似乎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入制造业部门工作的前农户行列,这一点已经值得人们注意。工厂不再需要他们,而他们的农场已不复存在。他们将到什么地方去呢?
    亚洲显然不会走美国式的农业道路。相反,亚洲将进入一个建立在生物技术、取之于水和阳光的新能源、各种电子设备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完全崭新的农业社会。
    美国的模式不是亚洲能够或者应当仿效的模式。亚洲有其他许多迫切的理由去走它自己开创的道路。所提到的理由之一是亚洲人口众多。
    亚洲今后的农业发展很可能将完全走它自己的道路,它将继续使其占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现在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二)、它的农户连成一片的村庄,成为基本经济单位,与此同时,保持它的。形形色色的古老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