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香港报纸评胡耀邦访问日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11-29

《中报》说胡耀邦的访问对中日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和对两国携手繁荣亚洲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刊讯】香港《明报》和《中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就胡耀邦访日分别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明报》社评《寻求友谊寻求知识》:胡耀邦访日,是他第一次亲眼观察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行状况。他可以看看日本的优点和缺点,看看在资本主义供求规律下的物质生活,在资产阶级意识精神污染下的社会现象。这些观察经验对今后中共的决策都会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他在离北京时,表示此次访日的目的是“寻求友谊,寻求知识”。这两句话颇有概括性。
    《中报》社论《胡耀邦访日与中日关系前瞻》:总的来说,胡耀邦访日是为了加强对日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不管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成果大小如何,都将对已经稳定发展的中日关系产生进一步的推动效果。
    胡耀邦本人将可从此次访日获得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第一手经验,日本政界和企业界人士则可透过同中共领导人的接触建立对华合作的更大信心。今后双方的交流合作将更趋扩大,对相互的经济发展和亚洲局势的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次访问也将有助于扩大文化的交往。中国将加速吸收日本现代经济的管理经验,日本将增加同中国的民间交流。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在推动日本建立中日长期经济合作体制和共同发展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等方面,寻求日本的合作。这对两国关系的更上一层楼和对两国携手繁荣亚洲的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香港《成报》十一月二十五日社评】胡耀邦在日本的访问,显然含有“取经”的意思——观察日本如何于战后的废墟中重建,十年小康,二十年大成,三十年后成为世界性经济大国,早已超英,正在把美国赶得喘不过气来。
    真正要促进现代化,自应取法乎上,向美国、西德和日本“取经”,三者之中又以日本比较适宜,这不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接近,更重要是文化和种族的接近,日本人既然能够在战后的废墟上建立起奇迹式的繁荣,中国人今日各方面条件较佳,应有理由把神州大陆在十年至二十年内建设成为花团锦簇的太平盛世。【香港《快报》十一月二十三日社论】胡耀邦今日赴日进行正式访问,对彼此关系的促进与了解,毕竟有所帮助,尤其是对热中于追求现实利益与经济效益的日本来说,这可以看作为一项政经结合的投资活动。
    对胡耀邦来说,其首次访问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民生丰裕的非共国家,也有好处。因为作为中共具有决策权与执行权的最高领导人,能够实地考察及确切了解非共国家的成功经验与进步情况,并虚心学习与认真研究,这对大陆的四化建设与民生改善,将会产生良好影响。
    两国长期的多方面不断前进的“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关系”,显然不是通过“访问”所能达致,而是取决于互利的均衡关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