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内幕(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10-30

    此后,在一九五七年,乡村开始出现严重的麻烦问题。到了一九六○年,恐怖主义和乡村官员不时遭到暗杀变成了河内支持的大规模的游击队进攻。
    美国对吴庭艳的信心再次动摇了。埃尔布里奇·德布罗大使向华盛顿报告说,吴庭艳越来越不得人心,这危及到对共产党进行的抵抗行动。美国政府或许有必要开始考虑另外的行动方针和领导人…。一九六○年末,只是由于吴庭艳和吴庭儒违背美国商定的停火协议,突然包围了叛乱分子,才粉碎了由那个共和国精锐的空降旅分子企图发动的一次政变。
    此后不久,肯尼迪总统尽管埋头于其他的冷战危机,但还是被人们说服,坞加了对南越的军事援助并且任命了一位新大使,五十一岁的弗雷德里克·瑙尔丁。他的使命是在两个盟国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这个使命很适于瑙尔丁这个人,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有着强有力的学术方面和外交方面的资历,是一个支持吴庭艳的人。但是几个月以后,他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吴庭艳政府必须有所突破,以便重新取得人民的支持。否则的话,军事政变,以至共产党公开宣布成立政府或大规模的内战,都很有可能发生。实际上,当时的形势就是这样,而吴庭艳似乎产生了一种一再受到打击的心理。对美国提出的建议,如果不是加以拒绝的话,那就往往是不直截了当的答复或开空头支票——同时长篇大论地大讲越南的历史和文化,要不就是抗议说:越南不是“美国的保护国”。但是直到一九六三年五月,一个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打破了这两个盟国之间的僵持局面,这个事件既不是军事事件,也不是政治事件,而是一次宗教事件。五月八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佛教徒聚集到帝都顺化,抗议当局恢复关于不准许升宗教旗帜的禁令。在此之前不久,人们曾升起天主教旗帜,以庆祝吴庭艳的哥哥、顺化的吴庭淑大主教就任圣职。当抗议者违抗要他们解散的命令时,保安部队出动了。至少有七名示威者死亡。
    第二天,一万多名佛教徒聚集起来,由领导人向当局递交了五点要求,其中包括享有与天主教徒平等的权力,抚恤受害者家属,惩办那些负有责任的人。
    这些要求反映了佛教徒们长期压在心头的对当局的愤懑情绪。受过法国教育的天主教徒——其中许多人是从共产党人掌管的北越逃出来的难民——在政府中占有的职位数目同他们的人数相比是不相称的。此外,当局把天主教列为宗教,而把佛教列为“团体”,这种区分使它在购买土地建造寺院和领取集会许可证方面完全要依靠政府的善意。(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