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我在巴黎“中国文化日”举办的活动受欢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10-30

    新加坡报纸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大厅里,经常是人山人海,观众挤着欣赏中国的各种文化艺术,其中最引起观众兴趣的是四川歌舞团的演出
    【新加坡《联合早报》十月二十一日文章】题:巴黎“中国文化日”点滴(作者:流萤)
    从九月二十日起,巴黎塞纳河左岸雄伟、宽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大厅里,经常是人山人海。大家挤着欣赏展出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或者注视陈列的满清皇帝、皇后的盛装,或者轮番翻阅展出的名贵书画,要不就拥进大厅观赏四川歌舞团的演出,再不然就选古装或近代故事影片或纪录片乃至动画影片来鉴赏。原来这是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延续将近三个星期的“中国文化日”。
    “中国文化日”开幕的那天,除了举行盛大的招待酒会而外,还放映古装故事片《姻脂》。因为是古装爱情故事片,又是出于许多中外人士都很欣赏的作家蒲松龄的手笔的故事改编的影片,所以很能吸引爱好文艺的内行人士。
    原来,这二十多年来法国的汉学家圈中,曾经有人对于《聊斋志异》很感兴趣。除了一些书刊曾经零星移译过一些篇章而外,一九五八年法国近代文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罗歇·卡伊瓦曾经主编《世界奇异故事选集》,其中便收入选自《聊斋志异》的四篇;一九六九年由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德明主编出版的《聊斋离奇故事》就选译了二十六篇;一九六九年,对中国文学、京剧颇有兴趣的作家克洛德·鲁瓦也主编出版蒲松龄的著作二十多篇。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一般知识分子对于《聊斋志异》并不会太过陌生的。
    另外一部近代故事影片是名作家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改编的同名宽银幕彩色影片。串演祥子和虎妞的两个主角都表演得恰到好处。就是光线太过幽暗了,再加上尖锐的大声叫喊,活像一幅摸黑战斗的战场。这或许是放映者的粗心,但总是美中不足。
    这次“中国文化日”最引起观众兴趣的节目,恐怕是四川歌舞团的演出了。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计有汉、藏、彝、羌、回、蒙、满、土家、傈僳等族。这次四川歌舞团演出的节目中,自然包括各民族的歌唱、音乐及舞蹈。
    《百合花》是成都北边岷江流域的羌族舞蹈。九名穿着白底绣花长裙、小袖短上衣另加小背心的美丽服装的少女,翩跹起舞,在悠扬的乐声中,还加添她们肩膀上悬挂的铃的丁当声,给人以恬静安祥的感觉。
    《蜀宫夜宴》是依据五代时前蜀的建立者王建在成都的陵墓里的浮雕造型而衍变出来的服饰与姿态。在悠扬细腻的乐声中,一群轻盈,婀娜的少女,穿着轻纱长带的服饰,婆娑起舞,重新把当时蜀宫的繁华景象表现无遗。
    彝族舞蹈《弹起月琴唱起歌》和《快乐的罗嗦》都是彝族人民表现快乐、欢欣的节日心情的标志。他们的舞姿快捷、纯熟显出欢快、活泼的神采。
    以独唱而论,出生拉萨的美貌藏族女歌手德西美朵的歌声可能是最吸引听众的了。她不仅唱了西藏民歌,还唱了汉族和其他各族的歌曲。她在不断的掌声中回答听众的“再唱一曲”时,还说了很道地的北京话。
    除了上列这些节目而外,在“中国文化日”期间,还先后放映故事片《喜盈门》、《春晖》、《泉水叮咚》、《乡情》、《城南旧事》、《知音》等,纪录片《古都长安》、《中国陶瓷》、《刘海粟大师》、《民族运动》、《武术明星李连杰》、《丝路花雨》、《画家之乡》、《中国刺绣》等及动画片《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等。
    (十月八日寄自巴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