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日报说中国新闻报道正向现代化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8-30

    新闻时效性得到改善,也在寻求多样化,但是“日闻”似乎还很多,报道面还不够大
    【日本《每日新闻》八月十四日报道】(记者:田好彦)现在,中国与情报有关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从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状态下解放出来,对外“开放情报”和对内“迅速传达情报”成了突出的课题。情报也和其他领域一样正在向现代化转变。
    到前几年为止还经常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北京广播电台向中国国民及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宣布重大消息说:“党代表大会结束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了”。也就是说,在人们还不知道开幕这回事的时候突然在某一天只广播了会议的结果。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召开党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事前由大会发言人举行记者招待会。党代表大会虽然还没有那样做,但在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时允许旁听,每逢这时都公布主要的报告和决议,有的时候还可以拿到译成日文的资料和文件。
    另外,从今年三月起,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每周举行一次定期新闻发布会。另一方面,建立了政府机关和各种团体发言人制度。由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随时举行这些发言人的记者招待会。除此以外,记者可以不同新闻司联系而直接采访这些机关和团体。
    有关国内报道,问题是如何做到“短、快”。
    中国的报纸,都是党和团体的机关报。同日本等其他国家报纸的性质不同,在新闻报道上竞争意识薄弱。中国各报直到三月二十三日才报道了商业部十八日关于“全国通用各地布票”的通知。
    只有情报畅通和灵活运用,才能成功地实现中国为之奋斗的“四个现代化”。象鼓励生产消费者喜欢的商品一样,在情报领域也应满足国民的需要和爱好,中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的必要性。
    【日本《每日新闻》八月二十一日社论】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开放体制,这种政策的变更不仅影响到经济,而且影响到报道界。
    这种措施成为新闻本身,令人痛感到,中国过去是怎样地封锁情报。这种情况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别严重。
    打倒四人帮以后,一直在设法慢慢改善报纸的素质。比如,报头上的毛主席语录消失了,不时地刊登一些漫画和广播电视的节目。一九七七年九月《人民日报》开始刊登读者来信,这不是来自上头的宣传,而是来自下属的呼声,引起了人们注意。
    同时,也在寻求情报多样化。报刊的发行量和种类飞快增加,电视机的产量由一九七九年的一百三十万台增加到一九八二年的五百六十万台,城市的黑白电视机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七。商品广告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和街头上,也是近几年的事。
    据中国方面发表的调查和统计材料,新闻媒介目前还是报纸占第一位(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七),其次是广播(占百分之二十五)、电视(占百分之十九点四)。“最近的消息”占版面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尽管时效性正在得到改善,但“旧闻”似乎还很多。
    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扩大报道面,满足人民“知道的权利”,毋宁说是今后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