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苏当局对新兵质量大伤脑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7-30

    日报说苏联新兵多是受溺爱的独生子女,四肢无
    力,自由散漫,忍受不了艰苦生活,而且也很难挨受军人精神的教育
    【日本《产经新闻》七月二十一日报道】苏联的武器和装备体系至少在量的方面超过了美国,现在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如此努力加强军备的背后,苏联士兵的“纤弱儿童”状态使军队当局大伤脑筋。在现在的苏联人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年轻人受美国的不良影响,满脑子缓和,因此出现了“新兵综合症”现象。过去“勇猛的红军”的形象似乎有必要大大地加以修正。
    新兵中有的人由于入伍前出门坐私人小汽车,四肢无力,入伍后列队行进都不行。有的人站队时不停地说话,下级军官提出批评后,还极力争辩。有的人命令其搞卫生,他就破口大骂,外出晚归,赶不上点名也不在乎。据说溺爱不明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送食品和点心等,把伏特加酒装进果汁瓶里送去,以躲避禁酒人员的检查。还有的给零花钱多达一百卢布(工人月工资平均为一百七十卢布)。
    在苏联,溺爱孩子的状况超过了日本。城市的娇孩忍受不了军营里的艰苦生活。对于禁酒的规定也受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三十八年。苏联一半以上的人口已变成根本不了解战争的一代。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尽管极力要向年轻一代灌输军人精神,但是很难为他们接受。前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曾撰文担心地指出:“任何武器和装备也不能取代士兵道德、政治和心理的素质,以及战斗精神。”
    领导“新兵预备军”的青少年组织——共青团去年五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大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帕斯图霍夫严厉地批评说,年轻人对西方的时装和轻音乐不加批评地向往,丧失了建设共产主义的热情。
    然而,培植了在年轻一代中蔓延开的、对和平主义和帝国主义不加警惕的这种风气,实际上是苏联领导机构本身。苏联在整个七十年代,大肆向西方宣传和平共处和缓和紧张局势政策。而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真的相信这一点放松军备的时候,苏联却稳步地加强了军备。苏联领导机构的战略在这方面是获得了成功,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迷恋缓和的观念不知不觉地也渗入到年轻人当中去。
    和军事训练一样,对新兵还大力进行政治教育。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介绍了苏联军队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政治教官边讲美帝国主义的威胁,边讲解党代表大会的决议,但无论讲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是千篇一律,毫不激动。而且,既不允许提出批评性的质问也不允许反驳。据说,实际情况是新兵们利用其政治教育时间,不是写信就是睡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