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匈牙利农村见闻(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7-29

五、难以消除的苦恼
    最近二十年中,匈牙利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两倍和一倍,猪肉产量提高一倍多,家禽产量提高两倍多,农畜产品总出口量提高了四倍。然而匈农业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农业社之间贫富悬殊,农业技术人材仍感不足,分配制度还有不完善之处。但人们目前谈论最多的,还是生产成本问题。匈牙利农业当前的最大弱点是成本过高。一位经济界的朋友对我们说,匈农作物生产若想收回成本,每公顷玉米产量必须超过六吨,每公顷小麦产量必须超过四点二吨才行。否则,就需国家补贴。这对国家财政无疑是很大负担。据了解,生产成本高的原因很多,与浪费、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都有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形势造成的恶劣影响。
    匈农业生产资料,来自工业的产品占百分之七十。国内外工业品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费用自然也水涨船高。特别是匈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要耗用大量能源,这是生产成本降不下来的关键。我们去过的每个农场、农业社,几乎都有巨大的粮食烘干厂、种子工厂、饲料加工厂和饲养场等。它们主要都是烧油。然而匈牙利本国的石油产量很低,每年只有二百万吨,需要量的百分之八十靠进口。有关材料表明,一九七二年匈出口一百二十四公斤玉米或十七公斤肉,可以从美元市场换回一吨石油。到一九八○年,进口一吨石油则需要出口一千四百九十公斤玉米或一百五十公斤肉。在这样恶劣的对外经济条件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非易事。匈牙利是靠外贸生存的国家,百分之四十的农畜产品用于出口。生产成本不降低,农畜产品在世界市场便难以立足,国民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许多匈牙利人士都对此表示忧虑。
    这个国家的农业虽已实现了现代化,但技术装备与西方先进的农业国相比还差得很远,只有尽快赶上才能求得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客观条件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计划局农业司顾问贝拉妮忧虑地说,“匈牙利使用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是七十年代初从西方进口的,现在急需更新换代。国家为了改善国际支付平衡状况,严格限制进口,农业企业难以及时获得西方最新的技术设备。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匈牙利经济在六十年代末向西方开放以后曾经受益不浅。但由于与西方挂钩较紧,动荡的世界经济风云给它投下了可怕的阴影,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