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印度的丈夫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6-01

    “您瞧,这个小伙子长得多精神!高高的个子,体形匀称,五官端正,跟您女儿相配再合适不过了。给一万卢比吧。”“哎呀,太多了!我家里不太富裕,拿不出这么多钱。行行好,少点行吗?四千卢比。”“不行!”“那么,那么就五千卢比吧。”“好吧,我也是行善了,成全了这对年轻人。”于是,一笔“买卖”成交了。
    这是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一个名叫苏拉的村子,每年七月举行的规模庞大而别开生面的集市贸易上,谈“生意”的一个情景。这个市场既不卖工业用品,也不售农副产品。而是独沽一味——“出卖丈夫”。
    由于印度存在着一种封建落后的婚姻习俗,即妆奁制度,姑娘们出嫁时,娘家要送给她们丰厚的“嫁妆”,虽然名义上叫“嫁妆”,实际多半都是巨额金钱,有的甚至连农具、耕牛等生产资料,都做为“嫁妆”而送给了婆家。不然的话,姑娘就不易嫁出。即使勉强嫁出,结婚后也难免受到婆家的虐待甚至被迫害致死。因此,印度的许多一般家庭,常常因闺女出嫁而搞得债台高筑,倾家荡产。许多贫家女子,也因不堪忍受婆家的折磨而自杀。据印度报纸说,印度每年有上千女子因这种吃人的“妆奁制度”而丧生。苏拉村的“丈夫市场”,就是专为穷苦人能给女儿买到一个“廉价丈夫”而开设的。当然,也有部份富人来这里,那是想为其爱女物色一个中意的丈夫。
    这个在传统上已举行了一千年以上的一年一度的“丈夫市场”,为期七天。据说,方圆几百里的人都来参加。市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交易频繁。据印度报纸报道,每年参加的人超过十万,到会期结束时,大约达成两千宗婚姻买卖。
    市场上有许多临时搭起的棚子,小伙子们一个个都呆在棚子里的帐幕后边,由他们的代理人,也就是媒人或经纪人同买主谈判。这些媒人或经纪人,通常都代表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待价而沽的丈夫。这些小伙子如同经纪人的货物一样,被编上号码。在谈判中,如果经纪人让哪个小伙子出去亮相,他才能走出帐幕,由买主看看“货色”,否则只能在幕后听候消息。一些能言善辩的经纪人,在历时七天的集市上,通常可以做成二、三十宗生意。那些未来的新郎都要向经纪人交一定数量的佣金。因此,这些掮客们来时两袖清风,去时满载而归。
    要“买丈夫”的女子是不能亲自去市场挑选的,必须由她们的父、兄、伯、叔等最近的男性亲人,替她们去物色,并就价钱——妆奁问题与经纪人讨价还价。由于来这里的“买主”一般家境贫寒,所以都希望能买到一个廉价的小伙子。然而,正如俗话所说,“便宜没好货”,许多聪明能干的美丽姑娘,往往因家长只图男方索要妆奁少而嫁给一个极不理想的人,终生悔恨不已。
    最近两年,“丈夫市场”上生意成交的最平价钱是二百英镑,最高价竟达一万二千英镑。能出得起如此高价的,自然只是极少数想为自己女儿买一个如意郎君的财主。(季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