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台湾《前进》周刊报道:香港举行有大陆台湾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5-29

    说这次学术性聚会,对参与讨论的人而言,也许只是一小步,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中国人内在心灵的交融,却已迈开了一大步
    【台湾《前进》周刊第二期报道】一九八三年三月七日,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乔健,以“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召集人的身份,向着满堂宾客娓娓道出这个会的筹备经过。
    除了许多好奇的在场人士,世界各地也在瞩目这个研讨会。因为,台湾、中共两边顶尖的社会科学家,都聚集在这里,要开始为期五天的研讨。海峡两岸的学术工作者同堂研讨,这并不是第一遭,但是,连同香港、新加坡四个主要华人地区另加美国的顶尖学者,能够齐聚于香港这块原属中国的殖民地上,讨论颇具现实意义的“现代化与中国文化”,使得原本单纯的学术研讨会也具有了新闻性。主人继续说,“这次研讨会在空间和时间向度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在空间向度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这么多的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地区,特别是互相隔绝了很久的地区如中国大陆与台湾,相聚一堂讨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时间向度上,今天参加讨论会的,有现代中国社会学及人类学最早的开拓者费孝通先生及芮逸夫先生,有他们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学生的学生,至少是三代同堂。如果吴文藻先生来了,便是四代同堂了。这真是空前的盛事,……”
    这个五边研讨会,与会人员最多的是地主香港,最受瞩目的是台湾与中国大陆。两边都敬老尊贤,大陆由具有国际声望的费孝通领军,台湾由中央研究院院士芮逸夫(八十五岁)领衔。
    由于两边的社会科学家是第一次站在同一个擂台上,双方的学术竞演原是可预期的,但是在两个不同制度下隔绝了三十多年的学者会面,其格格不人也是可以想见的。
    经过这样的一次学术研讨,使孤立隔绝的学术社区重新有了联系。
    在这个研讨会的前后,香港的各种学术文化活动非常蓬勃活跃。中国大陆也正进行着两个值得注意的重要转变。首先,是社会、文化正发生剧烈的变迁;其次,中共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愈来愈开放。面对香港、大陆急起直追的态势,我们若要保持领先的优势,除了学术界的努力外,政府也应该拿出更开明的政策,让学术界的生机能更活泼。象这次研讨会的临行讲习,外交部派了一位副司长与会,仍然重申了参加有中共人员同席的学术会议的几项“原则”,象:不可直接对话,须以会议主席为发话对象;尽量避免过于友善的称呼和行为;不要一起接受照相……。这些原则反成为缚手缚脚的怪异动作。
    本刊制作这个报道时,曾尝试采访几位与会的学者,但都遭到婉拒,据说几家大报社也曾同遭婉拒,甚至其中多位学者同列为社委的《中国论坛》,也一样无法采访到他们。
    类似这次的学术性聚会对参与讨论的人而言。也许只是一小步,然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中国人内在心灵的交融,却已稳稳地迈开了一大步。基于学术自由的原则,我们乐见更多不受政治污染的讨论会的召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