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改革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基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5-02

    【英国《泰晤士报》四月二十二日文章】题: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九八三年的首要任务(《远东经济评论》记者罗伯特·德尔夫斯)
    改革已经成了一九八三年中国经济的基调。
    去年的创纪录的丰收和对外贸易的顺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使最近实行的给农民以物质鼓励、促使他们增加生产的农业改革得到了认可。现领导集团的地位因此而得到了加强。这个领导集团的经济政策已经体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去年十二月通过的新宪法和那个五年计划(一九八一——一九八五)之中了。
    在经济和政治上稳操胜券的情况下,现在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发起整风运动,以肃清党内“左”的流毒。这样做大概有助于把经济改革扩大到工业和商业领域。
    私营部分在扩大,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一些官员说,中国现在有二百六十万个个体企业,容纳着三百万就业者,每年的营业总额在一百亿元以上。国营企业和合作企业现在也在逐步改行以利润为基础的结算办法。
    中国实行一种三重混合经济政策:对某些初级产品和主要消费品实行固定价格,对许多种制成品
    ——其中包括许多消费品
    ——实行浮动价格,而对在市场上出售的农副产品则实行自由价格。
    在实行三重价格的同时,经济也分成三个部分:指令性计划经济、指导性(或称非强制性)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这是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在去年九月向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说的。还有些同样重要的变化,最终可能打破保证城市工人的收入和就业的“铁饭碗”制度,这种制度妨碍了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努力。三月份,中国劳动和人事部要求把以前只在少数地区经过挑选的企业中试行的合同雇用制扩大到各个领域。根据这种制度,工人同雇用单位之间建立一种合同关系,清楚地阐明双方的义务和权利。
    计划允许各企业根据生产率以各种方式进行调整的灵活性。这里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可以解雇没有完成合同义务的工人。这在
    直到不久前还至少在理论上承认工人有工作和领取工资的权利的社会中,是一个革命的概念。
    赵紫阳总理在去年十二月提出的一九八一——一九八五年的五年计划中,要求使经济在短期内有节制地增长,同时还要加紧发展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并对中国现有的工业企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其目的是要为八十年代后五年实现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赵批准了扩大外贸和鼓励外国在中国投资的开放政策。预计在这个五年中对外贸易平均每年将增长百分之八点七。去年,中国对外贸易有了二十八亿元的顺差,但是出口增长幅度不大,因为中国最终还是受到世界贸易停滞以及美国和其他重要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