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苏联农业中的集体承包制(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3-30

    从七十年代到一九八二年,苏联实行集体承包制形式的作业队和作业组共有三万二千个。各个队和小组的人数不等,有的多达十几至二十几人,有的只有五六人。农业部门的专家强调,这样的队、组不要超过十五人,以十一、二人为宜。这些作业队、小组约占全国农业总劳动人数的百分之九,在少数加盟共和国和州里,如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尼古拉耶夫州等已达到四分之一。苏联推广农业集体承包制的原因苏联农业近十多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如第十个五年计划(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期间的农业平均总产值(一千二百四十亿卢布)比第七个五年计划(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五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全国的谷物年平均产量从一亿三千万吨增加到了两亿零五百万吨。肉类、奶类、蛋类和水果蔬菜类的产量也都有了相应提高。但是,苏联在一九七八年农业丰收之后,连续四年歉收,畜牧产品供应更是紧张,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三四千万吨粮食。
    苏联农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除了由于自然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劳动力缺乏等原因以外,农业管理混乱、死板,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苏联近年来继续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向农工综合体总投资将达两千三百三十亿卢布,其中对农业的投资为一千八百九十八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七。这在世界各国对农业的投资比重中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苏联加紧进行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体化的农工综合体。而在其下属的农庄农场中,广泛推行作业队和小组的承包制。
    戈尔巴乔夫说:“为了解决目前苏联农畜业所面临的提高产量和产品率、提高农业基本投资的效率等尖锐问题,需要给予经济和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活动以新的刺激,尽快在农庄农场实行经济核算,实行直接同最终成果相联系的劳动组织和刺激形式。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实行集体承包制。”苏《真理报》最近在一篇报道中说,广泛推行小队承包制是已经成立的区、州农工联合公司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