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法新社报道《不结盟运动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3-03-01

    【法新社巴黎二月二十七日电】题:不结盟运动的历史
    印度、南斯拉夫和埃及是不结盟运动的摇篮。三月七日,不结盟国家将在印度召开第七次首脑会议。
    除了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以外,另外三位国家首脑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这三位首脑是: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拉西皇帝,缅甸总理吴努,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南斯拉夫(在同苏联决裂以后)和从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年轻国家要寻求独立于两大集团的“第三条道路”。一九五五年万隆亚非会议上,新独立的这些年轻国家明确表示了走“第三条道路”的愿望。“万隆精神”指导创建的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于贝尔格莱德(一九六一年九月一日)。出席贝尔格莱德第一次首脑会议的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也是这个运动的创始国,有二十五个国家。自那以后,成员国约增加了三倍。现在,不结盟运动几乎包括了四个大陆的全部发展中国家。非洲是这个运动的中心,有五十一个成员国。现在,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已占多数,它们常常是一些决议案的提出者。
    但是,在铁托元帅逝世以后,九十五个成员国同两个解放运动的思想统一就变得难以维持了。
    在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上,前六次首脑会议表明了该运动发展的六个阶段:
    ——贝尔格莱德首脑会议(一九六一年九月一日至六日):二十五个创始国出席会议,代表着十亿人口,确定了积极的不结盟概念,以区别于“不介入”的概念。
    ——开罗首脑会议(一九六四年十月五日至十日):不发达国家的问题成了该运动的一个新的重要议题,但反对殖民主义和和平共处问题仍是该运动的首要议题。
    ——卢萨卡首脑会议(一九七○年九月八日至十日):会议谴责了南非,讨论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问题。不结盟国家强调指出了日益频繁的地区冲突的危险性,指出不结盟国家无力阻止这种冲突。
    ——阿尔及尔首脑会议(一九七三年九月五日至九日):不结盟运动有了新的高涨。以后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成员国一致确认必须争取经济上的解放,不结盟运动又恢复了活力。
    ——科伦坡首脑会议(一九七六年八月十六日至十九日):不结盟运动内部越来越复杂,面临着解体的威胁。但是,该运动仍然拒绝了苏联把它的两个天然盟友重新纳入该运动的企图。
    ——哈瓦那首脑会议(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至九日):危机爆发了,不结盟国家(此时为八十九国)越来越趋于依附于两个超级大国。铁托亲自出席会议,留下了他作为该运动领导人的精神遗嘱。他在会上同卡斯特罗的思想倾向进行了斗争。
    一九八○年五月四日铁托去世,从而失去了最后一位“不结盟运动之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