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法新社述评《近东:法国里外不是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12-30

    【法新社巴黎十二月十一日电】题:近东:法国里外不是人
    法国政府在近东危机中把自己打扮成一种“平衡”立场的捍卫者,从而选择了一条不断使自己在近几个月中轮番遭到以色列—阿拉伯冲突双方批评的道路。
    建立在不偏不倚原则基础上的法国的近东政策,已经和正在轮流受到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谴责。关于这一点,下面两个日期就可以说明问题:八二年三月和六月。
    三月份,密特朗总统对以色列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第一位法国国家元首作出这样的姿态。这次访问招致了阿拉伯人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的不快。在这次访问前,阿拉伯人就已对密特朗对以色列的友好态度感到惴惴不安。
    至于法国政府方面,它则把这次访问说成是只会给大家都带来好处的主动行动,并认为法国同冲突双方的友好关系将能使巴黎说话更有效力。
    六月份,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轰炸贝鲁特,以色列部队占领了黎巴嫩三分之一的国土。在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第一次空袭后不几天,法国就谴责了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入侵。接着,贝鲁特被围,巴黎并未无动于衷,它参加了以色列人称之为的“拯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行动。
    当时,以色列当局对法国发起了一连串的强烈攻击,并表示不原谅法国站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边的行动。八月份,在巴黎发生袭击一家犹太人餐馆事件(这一事件造成六人死亡)以后,这些攻击达到了最高峰。
    法国官方对局势的现实主义的分析是,如果说人们不可以不受惩罚地消灭以色列(希伯来国应当能够安全地生存),那么,人们也不能不受惩罚地消灭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之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法国同埃及七月份起草了一份文件,该文件建议既要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又要保证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
    此外,法国认为,要使近东形势发生一切积极的变化要有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密特朗总统十一月底对开罗进行正式访问时强调指出,“只有对立双方事先互相承认,最终才能确定一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朝着和平的方向前进。”
    在这一点上,法国的“平衡”态度也遭到了对立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反对。阿拉伯人认为,承认问题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而且现在谈不上这个问题。至于以色列政府,它完全排除了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一切可能性。
    在承认美国在近东舞台上占优势地位以及认为“里根的和平计划”目前比其它两个计划(非斯的阿拉伯计划和法—埃的建议)“更处于有利地位”的同时,巴黎并没有放弃它大体上以三个轴心为基础的活动:保持与有关各方的接触,起带动欧洲(巴黎人士说,法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近东最活跃的成员国)的作用,最后还有思考问题的作用。
    关于最后一点,法国权威人士表示,尽管法—埃的建议没有提交联大安理会投票表决和看来把这一建议提到次要位置了,但是该建议至少还包含有将来解决近东问题的因素。
    同一人士说,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供安理会进行考虑,而且它可能促使一些国家的立场(其中包括美国的立场)发生变化。
    同一人士认为,总之,法国并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在近东会实现和平,也不期望在近期会出现任何惊人的进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